劉揚偉:產業能見度保守 拚伺服器、電動車等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台北2023年4月28日電)鴻海集
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今年產業能見度保守,預期資
通訊產業表現相對持平,不過看好伺服器和雲端服務
供應商(CSP)產品成長。鴻海今年要開發完成應用
在乘用車的磷酸鋰鐵電池,並發射低軌衛星,取得寶
貴的太空飛行履歷。

鴻海(2317)將於5月31日舉行股東常會,劉揚偉
在今天公布的致股東營業報告書中指出,今年資通訊
(ICT)產業表現將相對持平,預期加強供應鏈韌性
目標下,將有利鴻海,集團積極發展電動車、機器
人、數位健康的3+3永續商機。

對於今年產業展望,劉揚偉表示,儘管COVID-19
疫情和缺料狀況緩解,但各國央行透過升息抑制通
膨,外界擔憂將衝擊全球景氣,因此今年能見度相對
保守。

劉揚偉指出,人工智慧、元宇宙以及電動車等,都
需要大量且穩定的高效運算和數據中心,鴻海在2年
前的伺服器營收就突破新台幣1兆元,也是全球最大
的伺服器製造商,在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產品,
將是鴻海在資通訊本業重要的成長動能。

至於電腦終端和消費智能產品,劉揚偉表示,今年
表現回歸平穩,持續專注高階和利基產品。

在電動車布局,劉揚偉指出,為了達到2025年集團
在全球電動車市占率5%、營收突破1兆元、以及量產
50萬至75萬輛電動車的目標,持續運用鴻海整車設
計、整車製造和供應鏈能力,建置電動車軟硬體系統
標準化、模組化以及平台化。

在泰國電動車產能規劃,劉揚偉預期與泰國國家石
油集團(PTT)合資車廠初期目標年產能5萬輛,預估
到2030年年產能可到15萬輛。

在電動車電池,劉揚偉指出,今年鴻海集團重心在
磷酸鋰鐵電池應用在電動巴士的上車驗證作業,以及
高雄和發電池中心建廠,預估2024年供貨給國內外電
巴業者;此外,今年也要開發完成應用在乘用車的磷
酸鋰鐵電池。

在半導體布局,劉揚偉指出,用於電動車逆變器的
自有設計碳化矽(SiC)功率模組已開發完成,正進
行整車驗證測試;在車用微處理器、功率半導體、電
源管理、類比晶片的開發如預期進展;在印度,鴻海
也規劃與當地合作廠商建置12吋晶圓廠。

在低軌衛星,劉揚偉表示,鴻海今年將發射第一顆
低軌通訊衛星,搭載相位陣列天線與鴻海研發的零組
件,預計將取得寶貴的太空飛行履歷。

在擴增實境(AR)領域,劉揚偉表示,今年鴻海
集團會與合作夥伴探索AR在智慧城市的應用。

鴻海集團去年獲利新台幣1414.83億元,年增2%,
為歷年第3高,去年每股純益10.21元,擬每股配發5.3
元現金股利,是1991年上市掛牌以來最高,現金配發
率約52%,連續4年都超過50%。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