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運維大不易 台電「海軍」乘風破浪甘苦談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2023年04月29日電)台灣力拚
發展離岸風電,二期工程預計2025年發電,年供10億
度綠電。隨勞動節將至,台電今天分享,施工運維人
員時而得身負近10公斤裝備,力抗暈船、失溫等挑
戰,乘風破浪只為讓海風吹出綠電。

有別於平時穿梭城市鄉間,當「蜘蛛人」爬電塔、
「忍者龜」下地道,守護電力的台電人員身影,因應
台灣綠能發展從陸地走向海洋,發展離岸風力發電,
台電迎來過往從沒遇過的「海事工程」大挑戰。

台電指出,台灣海峽被評為世界級海上風電發展場
域,近年台灣積極利用優勢發展離岸風電,如今已有
200座離岸風機坐落台灣外海,可年供120萬戶家庭用
電。

台電除離岸一期21部風機已於2021年商轉發電,年
發電量達3.6億度,現正積極開展二期工程,將再設31
部風機,預計2025年發電,年供10億度綠電。在這其
中,關鍵是背後數十位帶領施工團隊投入任務的海上
健兒。

台電表示,東北季風是絕佳風場,因而對施工運維
帶來挑戰,其中「風速」及「浪高」可說是2大魔
王,造就每年僅有4至10月為期半年的黃金施工運維
期,但例行運維、突發處理等工作,有時一刻也不能
等,乘風破浪就必須成為日常。

海上風電工作不是坐豪華郵輪出遊,負責台電離岸
風電工程管理的再生能源處海域風電廠經理徐文
科?,在還沒有專業海事工作船的過渡時期,曾搭漁
船、海釣船出海。

有別過往習慣在陸地作戰的台電「陸軍」,光坐船
來回位於彰化芳苑外海的離岸一期所在點就要5小時
航程,再有大風「加持」,一開始幾乎全船人員都因
暈船到處嘔吐。

徐文科回憶,現在彷彿還聞得到瀰漫船艙的嘔吐
物,甚至也曾因風雨交加身體瀕臨失溫狀態。

同時參與台電離岸一、二期工程的再生處技術專員
洪倉閔說,近期出海主要針對風機的發電機、葉片旋
翼系統及塔架等進行定檢保養工作,光要穿上身的安
全帽鞋、防墜裝置、救生衣及隨身工具等裝備,即重
達近10公斤。

除了負重,因海上天氣瞬息萬變,時常出航前風平
浪靜,抵達時卻波濤洶湧,要在大風大浪順利上下風
機平台也不是件容易事,動輒費時超過1小時,稍有
不慎都可能墜落或被船撞到,而登塔後還有超過60公
尺高的風機等著,洪倉閔曾一天工作爬了7座風機
塔,甚至在平台上直擊落雷就打在身旁海面上。

台電指出,2020年疫情襲擊全球,連帶影響離岸一
期工程,為加緊腳步,台電更首度從國外引進設有動
態補償舷梯(Gangway)的施工船,讓人員即便在冬
季惡劣海象情況下,仍可安全登上風機塔架。

身為台電第一位透過動態補償舷梯登上離岸風機塔
架的蘇明鈺,即使過往曾有海軍經歷,回想當時仍大
嘆驚險;他?,動態補償舷梯雖平穩,但若遇突來大
浪,或時間稍有差池,生命可能就沒第2次機會。

洪倉閔說,出海施工有時一待就是半個月以上,即
使下班休息只能回到船上,以海為家,更得調適高強
度工作後與家人朋友分離的孤寂感和心理壓力。徐文
科則?,疫情最嚴重時因管控船舶人員,人員曾數月
受困船上,確實是一大考驗,但他樂觀以對,甚至把
出海工作,當作疫情間的「偽出國」。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