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B涉假債權真吸金 金管會:若違銀行法可關7年以上

(中央社記者謝方?台北2023年05月2日電)網路借貸
媒合平台imB爆出「高利息、假債權」吸收民眾款項
爭議,金管會接獲民眾檢舉,不過imB台灣金隆科技
公司並非金管會監管對象,是否涉違法要由司法單位
認定,若違反銀行法,最重可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得併科新台幣5億元以下罰金。

網路借貸媒合平台imB近日傳出以「假債權、真吸
金」詐騙民眾資金,受害民眾已組織自救會。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今天在例行記者會證
實,金管會近期持續接獲民眾檢舉台灣金隆科技公司
(不動產借貸媒合平台imB)疑有以高利息、假債權
收受民眾款項投資相關產品情事,似涉有違反銀行法
第29條第1項及第29條之1規定。

童政彰指出,此案所涉情事涉及刑事責任調查及認
定,需由司法檢調機關視個案事實進行判斷。

若違反銀行法第29條第1項規定者,可處3年以上、
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000萬元以上、2億元以
下罰金,其因犯罪獲取財物或財產上利益達1億元以
上者,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2500萬元以上、5
億元以下罰金。

童政彰表示,台灣金隆科技公司並非金管會核發營
業執照及監理的金融機構,網路借貸業務經營行為可
能涉及的法令相當廣泛,除了網路借貸平台業者需注
意法令規範外,民眾從事借貸行為應意識4大風險。

第一,貸與人與借用人互不相識,對於倒帳風險難
以合理預期評估;第二,網路借貸平台若經營管理能
力不足、內控不佳,可能發生捲款潛逃、詐欺或資訊
系統因駭客入侵致交易資料遭竄改、交易款項被盜或
個資外洩等侵害權益事項。

第三,貸與人出借後,款項並非可隨時收回,縱使
有債權讓與機制,但不保證讓與成功,貸與人會面臨
流動性風險;第四,借款與存款不同,不能保證收
回,民眾對未來的損失或糾紛需審慎評估並注意風
險。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