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企去中化國銀4年未申請赴中設點 重心轉往新南向

(中央社記者謝方?台北2023年5月13日電)今年第1
季底國銀對中國曝險水位降至新低,且已逾4年未有
國銀申請西進設點。專家分析,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
後,國銀對中國曝險持續縮手,隨全球供應鏈重組及
台資企業重心移轉,新加坡等新南向國家將成國銀海
外發展重心。

金管會統計,今年第1季底國銀對中國曝險總額續
降至新台幣1兆634億元,年減2327億元,國銀對中國
授信、投資、資金拆存全面走降,帶動國銀對中國曝
險占上年度決算後淨值比率降至25.64%,探金管會
2013年第3季公布統計以來新低。

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謝順峰分析,
目前觀察,國銀對中國曝險下滑已成趨勢,估計近2
年內都不會看見情勢翻轉;國銀應有3大考量,首先
是信用風險,第二是人民幣匯率長期走貶所承擔的匯
率風險。

謝順峰指出,除了市場發展的經濟面因素外,第三
是國銀的「發展天花板」,即政治風險,且還是現在
進行式,包括中國日前通過「反間諜法」修正案,會
導致國銀對當地市場態度更傾向保守。

民營銀行主管表示,除了考量疫情及地緣政治風險
外,近年中國對特定產業及政策監管力道加強,對市
場均有帶來影響,銀行針對政治經濟等各層面因素,
都會納入風險評估;至於中國近日通過修正「反間諜
法」,強化監管力度多少會影響台商在中國布局,將
持續觀察。

謝順峰指出,台資銀行至海外布局,尋找更好的標
的分散風險,大局面會是跟隨供應鏈重組,進行授信
投資組合的調整,其次是會觀察客戶動向,因國銀至
海外發展一開始都以企金為主,服務對象主要為台
商,台資企業重心如何轉移會是重點,現在已有往越
南移動的趨勢。

根據金管會統計,2022年全年國銀新加坡據點稅前
淨利達55.8億元,一舉超過國銀中國據點的55億元,
新加坡躍居國銀海外獲利第3大地區。謝順峰認為,
從國銀海外獲利變化等數據,可見新加坡、越南等東
協及新南向國家,已是國銀海外布局的潛力地區。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