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設海淡廠挹注半導體等科技大廠用水 首設換水機制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023年05月19日電)不只是
備援水,台南及新竹常設海淡廠計畫正式啟動。為解
決後續營運成本問題,經濟部已與半導體等科技大廠
達成共識,由企業認購海淡水作為大旱時的保險機
制,但因部分製程水質敏感,首度設有「換水」機
制,水利署將以等量自來水供給廠商。

2021年百年大旱肆虐,緊急海水淡化機組成為救命
水;兩年後,總統蔡英文日前宣布未來將有常設海淡
廠計畫,首波在台南、新竹啟動。換言之,海淡水將
成為常態性水源,不再只是抗旱緊急機制。

行政院已核定台南及新竹海淡計畫,新竹全期計畫
每日可供10萬立方公尺淡化水,總經費約120億;台
南海淡第一期計畫每日可供10萬立方公尺淡化水,總
經費約160億,各預計2027、2028年完工產水。

經濟部官員表示,相較於傳統造水存水機制的投
資,特別是與水庫相比,考量產水量能,建造海淡廠
相較下仍是較便宜、建設抗性較低的作法;但過去一
直無法啟動建設的原因,主要是後續營運費用高,廠
商購買意願不高。

以海淡水的每度水價格為例,恐需達到一度水31元
左右。

然而,近年極端氣候衝擊下,官員表示,業者開始
有不同想法,認為購買海淡水可成為大旱時的保險機
制,畢竟水價平時雖低,但旱情時的水車載水成本更
高,甚至萬一因為水不夠導致營運中斷,「代價更是
難以計算」。

經濟部與幾家科技廠直接對話討論,達成共識,由
政府出資興建海淡廠後,未來較高價的海淡水,將由
主要科技、半導體大廠認購,解決後續營運成本的問
題。

至於有些科技廠認為,海淡水雖然合乎自來水水質
標準,但仍因為部分製程較敏感,不願直接使用海淡
水的部分,水利署也採取靈活的「換水」機制;官員
說明,意即同樣由科技大廠購買海淡水,水利署則以
等量的自來水供給大廠。

此外,考量海淡廠造水較為耗電,水利署也與台電
協調,將透過離峰時段造水,加上傳統冬春季枯水期
是電力負載較低、風電光電旺盛的階段,因此在枯水
期造水,除了可以善加利用未來更多的再生能源外,
也可保留更多水源於水庫中,留待夏天時民生用水與
發電使用,也是所謂「水庫儲水兼儲能」的概念。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