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臨動力電池產能過剩危機 寧德時代做4休3

(中央社台北2023年06月1日電)中國引以為傲的新
能源汽車產業,正面臨動力電池產能過剩的危機。龍
頭企業寧德時代傳出工人無班可加,甚至必須「做4
休3」;不僅規模較小的企業面臨淘汰,負面效應已
擴及整個產業鏈。

騰訊新聞深網報導,「現在有個穩定的廠上班就不
錯了」。常州市江蘇時代(寧德時代子公司)的基層
工人小李長期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幾乎有12個小時
在廠裡工作(8小時正常工時+4小時加班工時)。

作為匯集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蜂巢能源
等動力電池製造基地的城市,常州吸引了無數像小李
一樣的年輕人前來尋找機會。

據「2022胡潤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常
州新能源投資熱度排全國第1,產業聚集度全國第5,
是唯一進入前五名的非一線城市。

但欣欣向榮的背後,新能源市場的逐漸飽和以及車
企自建電池生產線,已對常州電池業務帶來困境。

據財聯社此前報導,在2021年的生產高峰時期,寧
德時代工廠的工人每月加上過年留守獎金能拿到人民
幣1.4萬元(約新台幣6.1萬元),不留守的話也能拿
到9000多元。

「現在有的人上4天休3天,有的只讓每天上8小
時,不讓加班」。江蘇時代的小李及中創新航、蜂巢
能源等工廠工人表示,最近幾個月為了降低產量,工
廠普遍都在控制加班,如果只上夠正常的工作工時,
大家到手的薪資可能直接被打對折,有的人一個月只
能拿到3000元至4000元基礎工資。

寧德時代第一季財報顯示,截至3月31日,公司存
貨期末餘額640億元,相比年初餘額減少約127億元。
這意味著寧德時代第一季消耗了去年的存貨,產量低
於銷量。

生產減速的情況不僅僅發生在寧德時代,位於常州
的動力電池大廠如中創新航、蜂巢能源都在透過控制
加班、關停部分產線來調整生產節奏。

動力電池進入產能過剩週期,相似的情況曾在2017
年發生過,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數據顯示,2017年中
國動力電池的產能超過200GWh(100萬瓩小時),但
總體產能利用率只有40%,當時約1/3企業沒能扛住,
被淘汰出局。

據報導,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形成了頭部企業聚集效
應日益突出的特徵,從2020年的頭兩家企業65%的占
比,上升到74%,其它多家企業只占26%。

第一梯隊中,寧德時代今年第一季市占率下降
5.3%,而比亞迪因其銷量飆升,市占率大增10.7%。

在搭載比亞迪刀片電池的特斯拉(Tesla)電動車量
產下線後,比亞迪或將進一步對寧德時代形成壓力。
畢竟特斯拉和比亞迪是全球範圍內新能源汽車賣得最
好的車企。

第二梯隊競爭更為慘烈,由於長城新能源汽車銷量
下滑,蜂巢能源裝車量年減達39.1%,排名由去年同
期第5降至第9名。中創新航目前雖穩坐國內第三,但
市占率也下滑;此前傳出減招工人,近日再爆集中解
約臨近畢業的應屆生。

中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前天發文指出,目前動力
電池產量中裝車的比例在不斷降低,2020年動力電池
裝車的生產電池裝機率達到76%,2021年是70%,
2022年是54%,2023年是51%。

經歷過去幾年產業鏈一輪又一輪瘋狂的投資擴產潮
之後,動力電池產能過剩越來越嚴重,當前產量遠高
於需求,業者不得不減產。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
份動力電池產量共計47.0GWh,比3月下降8.3%;動
力電池裝車量25.1GWh也比3月下降9.5%。

據經濟觀察網,動力電池業的高庫存必然會傳導至
上游原材料領域,相關材料企業產能過剩危機恐將更
嚴重。

真鋰研究總裁墨柯此前指出,很多電池企業都在去
庫存、縮產能,今年動力電池行業將面臨產能過剩,
目前的情況只是開始,產能過剩將從低端市場向高端
市場蔓延,不具備規模實力的中小電池商將面臨較大
風險。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