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 金管會:台灣5項指標連3年優於國際

(中央社記者謝方?台北2023年6月20日電)金管會今
天公布2022年國內普惠金融衡量指標結果,台灣每10
萬成年人擁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數、ATM數及成年人
擁有銀行帳戶比率、使用電子化支付比率及每千成年
人中壽險保單持有人數共5大指標,已連3年優於國
際。

金管會自2020年開始國內普惠金融衡量指標,金管
會綜合規劃處長胡則華今天在例行記者會公布2022年
國內普惠金融衡量指標結果,其中有5項指標優於全
球數據。

台灣每10萬成年人平均擁有17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
及169台ATM提供服務,分別高於全球平均的11.2家
及39.69台。

另成年人擁有銀行帳戶比率、使用電子化支付比率
分別為92.1%及95.5%,高於全球平均的76.2%及64%;
每千成年人壽險保單持有人數為732人,也高於全球
平均的329人。

胡則華說明,台灣每10萬成年人擁有商業銀行分支
機構數、ATM數及成年人擁有銀行帳戶比率、使用電
子化支付比率及每千成年人中壽險保單持有人數共5
大指標,台灣連3年優於國際,顯示台灣民眾取得金
融服務相對便利,金融商品使用程度也相對較高。

觀察2022年國內普惠金融衡量指標結果,有15項指
標有設定2022年預計達成目標,其中13項已達成。

至於未達預定目標的2項,其一是「住宅地震基本
險有效保單成長件數」僅約9.1萬件,低於目標值11.2
萬件,主因受升息、通膨、COVID-19疫情等影響,
導致成長件數未如預期。

其二是「推動保險區塊鏈服務」參與家數為20家,
低於目標值23家,主因原預定2022年加入的3家壽險
公司,其中有1家合併,另有2家因系統建置等因素較
晚完成,延至今年初加入。

為完善台灣普惠金融指標體系,金管會滾動調整
2023年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合計今年有23項衡量指標
和4項觀察指標,其中包括今年底無障礙ATM比率要
達95%、今年度網路投保件數目標要達400萬件等。

胡則華指出,金融服務可及性、使用性及品質等各
面向指標表現逐年改善或進步,顯示普惠金融推動有
相當成效,未來金管會除每年發布衡量結果及視金融
發展狀況適時調整衡量指標外,將持續精進普惠金融
政策並積極落實各項措施。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