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必應接案滿載 周佑洋:以人為核心加上SOP才能長久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2023年6月23日電)疫後實
體娛樂活動陸續恢復,展演服務業者必應創造
(6625)看準海內外演唱會商機,今年接案量能滿載
運轉;董事長暨執行長周佑洋坦言,演唱會產業以人
為核心,但還是需要一套SOP做事原則與方法,才能
夠長長久久。

人稱「洋公」的周佑洋從事演唱會製作近27年,幾
乎和五月天同時出道,參與過的演唱會超過500場。
在擔任必應執行長前,他從搬運器材做起,曾負責音
響、燈光、企劃等工作,這些心路歷程化為養分,培
育出必應兼具節目製作、硬體與技術的一條龍服務團
隊。

當2022年下半年疫情趨緩、海內外防疫政策逐漸解
禁鬆綁,展演市場進入疫後復甦期,必應長年累積的
專業度與口碑,帶動業績重返成長軌道,今年前5個
月營收約新台幣6.42億元、年增1.29倍,下半年承接
的演唱會場次持續增加。

對周佑洋而言,必應能夠熬過疫情動盪、整隊「回
血」,關鍵除了人才資產之外,還必須取得演出藝人
的完全信任。畢竟所處的文創產業講究專業性和創意
獨特性,必應在人員配置滿載運轉的情況下,也開始
嘗試與外部自由接案者或其他廠商合作,獲得全新刺
激或做事方法,為公司加分。

以下是周佑洋接受中央社專訪,以書面文字回覆的
問答內容,分享對必應成功關鍵、創業守則、幕後故
事、接案量能擴充、產業環境5大議題的看法。

一、從五月天概念股到韓團指名,必應從台灣走到
國際的成功關鍵?

周:演唱會是一個to be的行業,所以它絕大多數都
還是一個你的創作、你做出來的東西大家能不能認
可,然後大家會口耳相傳的一個過程,這些年來我們
在台灣運作的各種演出,在專業度跟口碑上都有被看
見。

海外的團隊來到台灣,前期會來考核或者來看這些
細節時,我們的專業人員所有的應對,也會讓他覺得
我們其實是跟國外團隊是類似的,當然也包含我們去
海外做演出的時候,會努力去理解海外的工作模式跟
需要的專業程度,這樣子的交錯,包含我們去、海外
的人來,經過時間與來回交流次數不斷增加,其實就
會讓必應在台灣承接這些國際演出時能完全取得信
任,比較能無縫接軌的合作。

二、執行長的創業心法?在這份工作上堅守的最重
要原則是什麼?

周:我覺得這個行業還是以「人」為最重要的核
心,所以當初對我來說,會希望這個行業雖然以人為
主,可是應該還是要有一個SOP(標準作業程序)的
做事原則跟方法,讓大家在這個行業裡是能夠長長久
久的。我努力讓所有的人在專業度能夠提升到一個60
分的狀況,然後再加上每一個人的審美觀、每一個人
的創意,就能夠加上很多分,讓總成績能讓客戶滿意
或驚艷。

我盡量在公司裡面能夠把這個體系跟這個系統建立
起來,讓這行業能夠長久的運行,這是我在思考公司
每個決策時,最重要的一個原則與方法。

三、做這行到目前為止,最覺得難忘的一個故事?

周:我覺得每一個案子都很難忘吧!因為每個案子
都會遇到很獨特、很特別的一個藝人,然後在演出那
個當下所發生的事情,這就是做LIVE、做演唱會最有
趣的地方。

因為你在這一天、在這個時刻、跟這群人、在同一
個場館裡所產生的共情,其實都是很獨一無二的,包
括這首歌或者是這個音樂、這個當下、這個畫面,可
能都會帶給你、跟你的生活有了一些連結,或者是一
些不同的東西。所以我覺得很難去說哪一個東西是最
難忘的,因為我們其實就是希望每一個演出,它都能
給當下全場觀眾帶來一個最難忘的一刻,然後被深深
記得。

但,如果真要說我自己幾個比較幕後的故事,是最
近我剛好參與劉若英的「飛行日」巡演,剛好回想起
她上上次的「脫掉高跟鞋」巡演結尾曾有過一個「空
中飛人」的橋段,當時我們還特別去北京雜技團練了
一個多月的高空特技,主要是「奶茶」(劉若英暱
稱)想要嘗試一個自己絕對不會做的事情。

那一次就是一個很難的任務,演出時她得要用兩條
布掛在半空中,在空中做很多特技動作,然後轉非常
多圈下來後,要立刻定位站好接著唱歌,那個巡迴應
該做了有30場,要拉她上去的裝置在技術團隊測試檢
查完之後,有個按鈕裝置,要按了後她才會上升,然
後結束時按了就會下降,每一場演出,她都只有一個
要求,「就是要由我本人去按」。

我身為導演,本就應該負責全場及藝人安危,我們
兩個的確應該「綁在一起」,所以我覺得去控制這個
機關,是我對她負責的一種方式,由我負責把她安全
升上去,然後安全放她下來。

四、如何看待疫後迎來解封商機?必應承接專案量
能將如何配置與擴充?

周:疫情後的人員配置,如果以一個生產公司來
說,目前是處於滿載運轉的狀態,其實之前也開始有
過這情況,不過目前我們開始試圖在自己的運作狀態
裡面,盡量跟外面的自由接案者或是其他廠商聯手合
作。

這樣子下來,第一,我們自己可以不用承受那麼大
的負擔;第二,其實可以從跟不同人或廠商的合作,
得到一些全新的刺激或者是更新的做事方法等,反而
更能夠和這個市場做連結。

五、文創股近期成為資本市場焦點,如何看待產業
環境及同業競爭?

周:對於同業競爭這些問題,我自己比較看待的
是,因為我們是一個文創產業,其實最終在比較的就
是「專業性」,再來就是「創意的獨特性」。如同環
球片場拍的影片,可能跟索尼片場拍的影片在風格上
就會迥然不同,這是一個市場可以去選擇的東西。

所以我們一直沒有太去針對同業做研究,或者是去
做一些對抗性的政策,而是希望這個產業能夠共融,
大家都可以好好的在這個產業裡生存,因為畢竟這個
產業很新,還是希望大環境或者在裡頭貢獻的所有人
都能夠更好。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