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一:美中科技戰不可避免 台灣應努力預判戰局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023年06月28日電)地緣政
治衝突持續牽動全球政經局勢,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
所特聘研究員朱敬一表示,未來美中從經濟衝突到科
技衝突不可避免,面對中國,台灣應努力預判戰局、
事先部署。

今周刊今天舉行「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論壇,
邀請朱敬一就「地緣政治與台灣戰略」進行專題演
講。

朱敬一表示,若以國內生產毛額(GDP)比來看美
中台,1992年是91比5.9比3.1的關係,2000年演變為
87比10比3,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曾以「一條尾巴搖
兩條狗」形容美中台的三角關係,這套說法到2000年
還可適用,但隨著中國經濟暴風式成長,到了2021年
美中台GDP比轉為55比43比2,已經難稱是三角形,
根本是一根針了。

隨著美中台關係改變,台灣戰略自然也要調整,朱
敬一認為,台灣不能再用槓桿、找支點(leveraging)
的方式, 而要思考美中衝突面向愈來愈廣,台灣要在
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朱敬一指出,美國歷史上築過3道牆,1949年的北
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是軍事牆;2016年的跨太
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為關稅牆,雖然美國後來
選擇退出;再來是前美國總統川普的實體清單,此為
科技牆。

雖然科技牆的高度、寬度、厚度還不清楚,朱敬一
認為,美中勢必從經濟衝突走向科技衝突,尤其許多
科技軍民共用,如晶片、資通訊、大數據、量子運算
等,基於國安、不得不管制,民主國家也不得不選邊
站。

朱敬一分析,未來與國安相關的科技極可能分軌,
如低軌衛星、無人駕駛等,與科技相關的產業將相應
分軌,讓科技牆愈來愈明顯。

近年兩岸關係緊張,朱敬一指出,對台灣而言,鄰
居與美國交惡,科技戰不可避免,而且中國不可能走
向民主,民族主義高漲又讓台灣成為明顯標的,台灣
戰略應調整為靈活轉向(pivoting),預判戰局、事先
部署。

朱敬一坦言,台灣人擅長解題、不擅長找題目,過
去結盟都是在別人設定的戰場,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
進步協定(CPTPP)、印太經濟架構(IPEF)等,而
別人已經設定的戰場,中國通常都重兵防守。

朱敬一重申,「台灣的未來是pivoting」,絕對要事
先布局,但不要敲鑼打鼓。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