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接單國內生產比50.1%創新高 中港占比首低於4成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2023年06月30日電)受惠
5G、高效能運算帶動半導體需求,網通廠商擴大在台
生產,經濟部統計,台灣111年外銷訂單、國內生產
比率提高至50.1%,創下民國100年有調查以來新高。
中國大陸及香港生產占比則降至39.2%,為有調查以
來首次跌破40%。

統計處今天發布「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指
出,111年接自海外訂單中,以國內生產比率占50.1%
最高,比110年上升1.7個百分點,是有調查以來新
高;其次是在中國大陸及香港生產,占比達39.2%,
比110年下降3.2個百分點;第三位則是東協,比率為
4.6%,較110年上升1.4個百分點。

統計處說明,外銷接單在台生產比率提高,主因是
5G、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擴增,對
半導體需求增加,帶動以國內生產為主的晶圓代工、
封測接單成長,加上伺服器及網通產品廠商擴大國內
生產比重,拉高整體在台灣的生產比率。

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111年中國大陸及香港
生產占39.2%,為有調查以來占比首次跌破40%,主因
為中國封控影響部分生產動能,以及疫後筆電、面板
等遠距設備買氣降溫,拉低在中國的生產比重。

另外,去年東協生產占比為4.6%,首次超越歐美地
區的3.9%。黃偉傑表示,美中貿易戰帶動供應鏈移
轉,加上新南向政策,加速台廠對東協擴大生產。

經濟部統計發現,廠商以自行生產(含交付子公司
或關係企業生產)占82.3%最高,較110年提高2.3個百
分點, 主因半導體供應鏈訂單成長,拉高自行生產比
重,其次為「委託他廠代工生產」 占9.6%,較110年
下降2.2個百分點,主因IC設計及品牌筆電廠商受終端
需求放緩影響,接單減少,拉低委託他廠代工生產比
重。

此外,在中國大陸及香港生產貨品出口至美國的比
重持續降低,占比為23.5%,較110年減少0.5個百分
點。統計處分析,美中貿易及科技戰影響下,業者將
出口至美國的貨品轉由台灣或其他海外據點生產。

針對廠商跨國擴充或新設產線動向,統計處表示,
調查111年有自行生產的2257家外銷廠商中,有94家
進行跨國擴充或新設產線,其中有擴充產線者72家、
有新設產線者24家。

當中又以科技類貨品的資訊通信產品、光學器材、
電子產品有進行產線跨國擴充或新設的比率較高,分
別為21.7%、8.6%及8.2%,多數廠商採擴充產線方式
以爭取時效。

進一步分析產線跨國移轉地區,有擴充產線的72家
廠商中以台灣為主要選擇,占整體擴充產線家數
51.4%,東協占36.1%次高,其中越南占25.0%。

新設產線則以東協占比最高,占整體新設產線家數
70.8%,其中越南占41.7%;至於產線部分移出及全部
移出產地,則以中國大陸及香港為最高,占91.2%。

統計處今天發布「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
111年外銷廠商接自海外訂單生產地、產品銷售流向
及產線轉移等實況,共計調查2841家,回收樣本2810
家,回表率98.9%。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