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3月出口創歷史新高反映搶出口力道加大,關稅戰走入情境一

  1. 台灣 3 月出口金額達 495.7 億美元,年增率 18.6%(前 31.5%),遠優於預期的 414~426 億美元,除了反映 Blackwell 量產發酵外,還有對等關稅不確定性帶來的搶出口力道加大,細項中資通訊出口繼續創下歷史新高的 169 億美元,年增率達 33.9%(前 65.5%),電子零組件創 2022 年 4 月以來新高,年增 19.3%(前 24.6%)。

  2. 從國家來看,各國對台灣零組件需求普遍明顯增加,美國年增 39.8%(前 65.6%)力道最大和東協 15.8%(前 17.27%)均創歷史新高,對中國出口年增 12.6%(前 27.9%)相對趨緩。

MM 研究員

本月台灣出口創下歷史新高,且連兩個月繳出遠優於預期的數字,除了反映 AI 需求強勁和輝達 Blackwell 晶片量產外,4 月對等關稅即將上路的不確定性也提前帶動搶出口力道加大,而目前的情況是 4/9 川普已宣布暫時延緩除了中國以外所有國家的最高關稅稅率 90 天,保有 10% 的基準關稅,而中美之間的報復行動並未停止,美國再度調高對中國關稅至 125%,中國也相應對美國課徵 84% 的報復性關稅,將繼續影響兩個全球最大經濟火車頭的動能,因此全球 GDP 下修的風險仍未完全解除,但已是我們認為在 4/7 的 報告中 相對樂觀的「情境一」。

短中期而言,對於出口來說,90 天的暫緩期間預計會讓各國呈現劇烈搶出口的動作,有利於台灣短期的出口動能,但這也會相應減弱下半年的出口力道,我們建議需持續關注庫存的變化;對於台廠,由於多數產能仍留在中國,因此要調度更多產能至其他國家時,勢必也將增加一定的成本;再者,去中化和擴大美國投資的趨勢仍將加速,也將對廠商的獲利有所壓抑。

後續長線我們要關注的是,美國和各國的談判是否順利,以及中美之間如何達成新的貿易平衡,確保全球經濟動能沒有繼續下修的風險;對台灣廠商來說,在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的時代下,有三個方向可嘗試:1. 保持技術領先,增加談判籌碼,2. 分散供應鏈到低關稅或靠向美國的地方:新加坡、印度、馬來西亞等 3. 增加 AI 的應用,降低未來遷廠的相關成本。

file

推薦閱讀

加入〈財經M平方〉官方Line,掌握最新行情!​

相關圖表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