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植集團宣佈破產,三大關注重點

  1. 中國最大的財富管理公司中植集團於 1/5 正式申請破產。早在去年 11月,中植集團就承認「嚴重資不抵債」,負債較總資產高出 310 億美元,面臨「重大持續經營風險」。

  2. 中植集團過往發行的理財產品中,針對房地產、地方債所存在的大量曝險部位,是導致該集團無法兌付產品進而破產的關鍵。

  3. 我們認為,外資對中國股債持有比例低、中國居民金融資產配置比不高,引發類似雷曼風暴的系統性風險、並向全球外溢的機率較低(參考本文)。另外,人行 12 月再度祭出有中國版 QE 之稱的抵押補充貸款工具(PSL),中國信託理財市場的最大曝險時期已過。

MM 研究員

中植集團的問題並非突然爆出,早在 2023 年 8 月市場便有消息傳出,該集團旗下的中融信托公司,其發行的信託理財產品逾期無法兌付,我們在去年的快報中便有作出及時的點評,並指出信託產品暴雷的原因,在於產品結構中存在兩大曝險領域:房地產公司的債券,地方政府的隱形債務(城投債),具體分析 詳見本文。 M平方透過三個角度的觀察和分析,仍然維持與去年快報相同的觀點:信託理財市場的風波難以像 2008 年的雷曼事件那樣,引發全面的系統性風險,向全球金融市場外溢的機率則更低。

  1. 直接波及範圍:素有「富人俱樂部」的中植集團,其信託產品僅涉及少量抗風險能力較強的高淨值人群,屬於私募市場範圍,單筆投資門檻往往在數百萬人民幣以上,《 2022 年中國銀行理財市場報告》顯示,全國理財產品中僅 4.6% 具有私募屬性,類似中植集團所發行的「非標準化債權資產」,也只佔整體財富管理市場的 6.5%,並非主流商品。 file

  2. 連鎖效應:人民銀行調查顯示,中國居民財富僅約 20% 配置在金融商品, 大幅低於美國居民 70% 的比例,佔比較小的信託市場尚不足以牽動系統性風險;同時,海外投資人在中國股債市場中的持有比例也只有 3% 左右,因此對全球市場的連鎖外溢有限。 file

  3. 危機源頭:中國影子銀行的 表外融資業務規模,自 2017 年受監管後便從加速回落,此類私募屬性強、非標準化的信託理財產品的曝險也有所緩解;另一面,作為危機源頭的房地產、地方債,也在 2023 年一系列救市政策下逐步受控,尤其是人行 12 月再度祭出有中國版 QE 之稱的抵押補充貸款工具(定義詳見 本圖描述),中國信託理財市場的最大曝險時期已過。

file

推薦閱讀

加入〈財經M平方〉官方Line,掌握最新行情!​

相關圖表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