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台積電加碼1000億美國投資,如何觀察後續發展

台積電於 3/4 宣布新增 1000 億美元在美國的先進半導體製造,對於市場的各種擔憂我們是這樣解讀:

  1. 高成本可能讓長期毛利率下滑? 會,但大部分產能仍留在台灣影響不大,且有望拓展更多客戶來源,增加對台積電的技術依賴。

  2. 技術外流疑慮增加? 不會,1000 億美元的投資承諾基本已擺脫之前可能需要「入股 Intel 」的疑慮,研發中心設在美國因反而能強化台積電的研發能力。

  3. 台灣矽盾消失? 不會,未來台灣產能仍佔絕大多數,且美國製造根本性問題並沒有解決,例如美國半導體供應鏈缺乏,人才短缺。

  4. 未來中國侵台,美國插手的機率降低? 不會,印太戰略考量下美國難以放手孤立台灣。

MM 研究員

台積電執行長魏哲家在 3/3 於白宮記者會上與川普共同宣布,台積電將在未來 4 年新增 1000 億美元投資美國半導體製造,增加 3 座晶圓廠、 2 座先進封裝廠和 1 間研發中心。加上之前已預計投入亞歷桑納州廠的 650 億美元總計 1650 億美元,而針對市場的許多擔憂我們的解讀如下:

高成本可能讓長期毛利率下滑?

會,美國高昂的土地和人力成本勢必對台積電的毛利率造成衝擊,維持長期 53% 的毛利率目標並不容易,但由於美國的產能佔比不高(約 10%)影響不大,且反而有機會拓展出更多美國客戶,增加對台積電的技術依賴。

技術外流疑慮增加?

不會,1000 億美元的投資承諾基本已擺脫之前可能需要「入股 Intel 」有技術轉移的疑慮,且研發中心設在美國因反而有利於強化台積電的研發能力,例如可以接觸到更多美國的優秀人才以及前沿技術(例如系光子、量子電腦等)、加快與客戶的研發效率等。

台灣矽盾會消失?

不會,未來台積電在台灣的產能仍佔絕大多數,根據我們的預估如果台積電從現在開始開工並順利在 3-4 年內開始量產(包括 CoWoS),台灣的產能仍將佔據 7 成以上,且之前 快報 中我們也提到美國製造的根本性問題並沒有解決,包括半導體製造供應鏈欠缺、相關人才短缺等都將拖慢擴廠進度,反而將增加美國對台灣供應鏈的依賴。

未來中國侵台,美國插手的機率降低?

不會,即使最壞情況美國達成了半導體製造自主化,完全擺脫台灣晶片製造依賴,但台灣的地理位置坐落於「印太戰略」的重要位置和貿易路線,連接日本、澳洲和東南亞等美國重要盟友,在制衡中國的戰略考量上不會選擇放手孤立台灣。

file

推薦閱讀

加入〈財經M平方〉官方Line,掌握最新行情!​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