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4 月製造業 PMI回歸衰退 48.9,關稅不確定性重創各產業展望

  1. 台灣 4 月製造業 PMI 大幅回落至 48.9(前 54.2)衰退區間,細項中,新訂單和生產指數均明顯回落至 47.5(前 56.8)和 47.5(前 55.8),唯獨客戶庫存上升至 47.7(前 45.2),創 2022 年 12 月以來新高,反映對等關稅不確定性下的搶貨潮,企業普遍對後續產業狀況普遍轉趨保守,對未來六個月展望大幅下滑至 36(前 59.1)。

  2. 以產業來看,重點的電子光學產業反而持穩在擴張區間的 54.1(前 58.8),其他產業普遍回落至衰退,包括化學生技 48.2(前 54.6)、原物料 48.7(前 58.6)、交通工具 47.1(前 52.6)。

MM 研究員

4 月台灣 製造業 PMI 大幅回落至衰退區間,主要反映對等關稅的衝擊,即使目前已處在 90 天的豁免期,但關稅政策的反覆造成 企業悲觀態度,新訂單、出口訂單和生產指數均明顯下滑至衰退區間,唯獨 客戶庫存 未來因應目前短期的搶貨潮明顯上升,創 2022 年 12 月以來的新高。

從產業來看,電子光學產業 仍維持在擴張區間,反映 AI 動能以及半導體跟消費性電子關稅豁免,但因為擔憂在 5/7 即將公佈的新半導體關稅下,電子產業的未來展望同樣顯著衰退至 39.6(前 62.1);而電子產業以外的產業仍被課徵基本的 10% 關稅,以及中美關稅對撞的情況未解,PMI 指數普遍回落至衰退區間,包括化學生技 48.2(前 54.6)、原物料 48.7(前 58.6)、交通工具 47.1(前 52.6),食品紡織產業由於以內需為主,相對可抵禦關稅的直接衝擊,仍維持在擴張區間的 51.3(前 59.1)。

整體而言,從最新 PMI 數據來看,我們觀察到製造業搶貨的情況仍在持續,反映短期需求尚未降溫。不過,企業普遍對未來六個月的展望轉趨保守,顯示對後市仍有高度的不確定。台灣作為全球製造供應鏈的中游環節,近期也開始囤積更多來自客戶端的庫存,這在短期內雖有助於推升業績表現,得以受惠於一波拉貨與轉單效應,但同時也加深我們對下半年需求動能可能出現鈍化的擔憂。

推薦閱讀

加入〈財經M平方〉官方Line,掌握最新行情!​

相關圖表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