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益氣象台 20220408

> 選種冬麥+二期黃豆總獲利更高
伊利諾大學發布一份週報分析明年農民選種 黃豆/玉米/冬麥+黃豆 之每英畝損益情形。
模型先針對該州不同地區的產量以及作物售價[1]做前提假設,預測結果顯示:
1. 化肥、能源成本上升,因成本佔比結構不同,對於黃豆會造成相對不利的影響,選種玉米優於黃豆;
2. 種植冬小麥 + 二期黃豆,整體收益優於種植黃豆或玉米。
近年有研究[2]指出,黃豆/玉米輪作長期可能會消耗土壤有機質,同時東歐地緣政治風險不止,小麥供給存在缺口待補。小麥在該州種植面積逐年下降,2023 年對伊利諾南部農民來說冬麥+二期黃豆是合理的選項。

> 大平原旱情升溫,玉米帶條件佳
乾旱數據公布,冬小麥 52% 產區處於中度乾旱之上,與上週差距不大,但仍維持惡化的步調。主要是西北部華盛頓州、愛達荷州、南部德州產區乾旱區域緩慢擴張所致。春麥產區較上週上升 5%,33% 的產地處中度乾旱以上。
玉米帶部分旱情則是相對前期紓緩的,近期豐沛的降水,加上未來一到兩週都有高於平均的降水量,初期種植條件還是比較良好的狀態。旱情相對嚴重的區域是在內布拉斯加州,過半面積處於中度乾旱以上,分別生產12%、8%的玉米及黃豆。

> 歐美模式分歧降雨量大
上圖歐洲模式與美國模式 7 日累計雨量預報差異,兩模式存在比較大的分歧,綠色表示歐洲模式預期降雨較多的區域。未來有機會能見到兩波比較明顯的低壓系統通過,4/10、4/13。圖中可以很明顯看到歐洲模式對於大平原區降雨是比較樂觀的,而美國模式則認為主要會是受到鋒面影響而在密西西比河流域有較多的降雨量。
通常歐洲模式的準確率要稍高於美國模式。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