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堅挺不退!爲何加息無法奏效?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國央行一直在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利率,但一代人以來最嚴重的一輪通脹尚未得到控制。

無論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還是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都不期望通脹率在2025年初之前回到他們共同的2%的目標。雖然總體CPI指數已經下降,但央行官員指出,核心通脹率上升、勞動力市場緊張和服務部門的壓力,證明通脹將繼續在高位維持一段時間

那麼,爲什麼通脹在面對激進的加息時依舊堅挺?

行動比平時更晚

按道理來說,貨幣政策傳導到經濟總是有滯後性一次加息的影響需要18個月左右才能完全滲透到支出模式和價格中

不到一年半前,美國和英國的貨幣政策制定者纔開始加息,歐元區也是不到一年半前開始加息。他們仍在積極地限制經濟增長。但一些央行官員和經濟學家認爲,這一次緊縮政策的滯後時間可能更長,效果可能更弱。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Nathan Sheets表示,“或許貨幣政策不像幾十年前那麼有力了”。

他們認爲,儘管借貸成本飆升,但事實證明,經濟增長具有驚人的彈性,尤其是佔經濟產出大部分的服務業。Sheets說:

“主要經濟體和全球經濟作爲一個整體,已經非常好地吸收了加息,令人驚訝,從製造業向需要較少資本的服務業的長期轉移,也可能意味著收緊貨幣政策的傳導速度較慢。

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包括住房和勞動力市場在內的重要經濟領域發生了結構性變化,這或許可以解釋爲什麼當時加息的影響要快得多、劇烈得多。

住房趨勢成爲重要角色

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可能是解釋爲什麼加息需要更長時間才能見效的關鍵。

在一些國家,直接擁有房產或租房的家庭比例有所上升。固定利率抵押貸款現在比浮動利率抵押貸款更受歡迎,在浮動利率抵押貸款中,較高的央行利率幾乎會立即影響到家庭的消費能力。

在英國,擁有抵押貸款房產的家庭比例已從上世紀90年代的40%降至不到30%。擁有浮動利率抵押貸款的家庭比例已從2011年的70%降至今年的略高於10%。英國央行行長貝利上週表示,這些趨勢意味著“貨幣政策的傳導將因此放緩”

勞動力市場依舊喫緊

另外,疫情對招聘的影響仍在顯現。

勞動力短缺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服務業。這推動了工資增長,進而推動通脹。

拉加德上週表示,服務業企業可能正在“囤積勞動力”,它們擔心一旦經濟增長走強,就會招不到人。歐洲央行行長表示,該行業“免受政策收緊影響的時間可能比過去更長”

央行行長的難題

起初,各發達國家央行堅持認爲,通脹將是暫時的,這導致他們遲遲沒有放棄實施了數十年的激進和超寬鬆貨幣政策。

這導致價格壓力從受供應鏈瓶頸影響的少數產品擴大到幾乎所有商品和服務,使通脹更難通過更高的利率來克服。經常被稱爲“央行的央行”的國際清算銀行(BIS)去年警告稱,如果加息幅度過低或其效果被大大推遲,各國可能會陷入高通脹成爲常態的環境。

風險在於,要回到2%的通脹率,央行可能需要將借貸成本提高到危及金融體系健康的程度。此前,美國幾家中型銀行的倒閉和瑞士信貸的困境被歸咎於借貸成本上升。

經濟學家預計,如果經濟增長動力消失,負責抑制通脹的央行將面臨更大壓力。凱投宏觀首席全球經濟學家Jennifer McKeown現在預計,加息將“在未來幾個月把大多數發達經濟體推入衰退”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