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真的不疲軟!油市下半年即將開啓“反擊風暴”?

在去年的市場預期之中,今年本是石油多頭的黃金機會,但事實證明,今年的交易和以往一樣棘手。

亞洲經濟從疫情時期反彈,以及美國結束戰略石油儲備的釋放,本應爲油價上漲鋪平一條單向路。而故事的發展卻恰恰相反,今年才過半,油價就已下跌了10美元/桶以上。

油價下跌的原因常常被歸咎於需求疲軟。西方製造業的低迷打擊了市場人氣。然而,Energy Aspects研究主管兼聯合創始人Amrita Sen認爲,有證據表明,石油需求一點也不疲軟。

Sen表示,今年迄今爲止,OilX的官方數據顯示,全球石油需求同比增長250萬桶/日,比其預測高出130萬桶/日。儘管市場對某些工業石油產品的需求有所下降,但消費者需求仍然強勁,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擴張性財政政策,如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

不過,在金融市場中,隨著歐佩克+一次又一次地減產,多頭的失望情緒更加明顯。

對於油價並未如期上行的原因,Sen認爲,一個未被充分完全認知到的罪魁禍首是利率上升,在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導致企業減少庫存之際,利率上升推高了資本成本。

對於煉油廠和貿易公司來說,儲油的成本已經變得昂貴得多,而融資成本的增加也意味著,庫存成本將比以前更高,更不用說有可能襲來的衰退了。

Sen表示,企業對加息的這種反應雖然可以理解,但卻讓油市容易受到衝擊,尤其是在需求迄今已被證明具有彈性的情況下。

世界正在擺脫十多年來的零利率政策,此前這種政策使得企業滋生了自滿情緒。在過去10年間快速增長的貿易公司可以說根本沒有在非零利率環境下運營的經驗。

Sen認爲,歷史可能會重演。回首往昔,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的20年裏,利率與石油市場結構之間存在明顯的關係。利率每上升1個百分點,發達國家的原油庫存就會平均同比減少1000萬桶,這相當於美國一天的汽油需求,而當時全球的原油消費遠低於美國。

6_2307051415157941.png

此外,一種市場結構表明,由於強勁的需求,即期交割的價格會更高。當利率上升時,原油庫存的減少會明顯加快

千禧年前後的時期可以說是最接近今天的:從2000年1月起,美國開始加息,而歐佩克在同年晚些時候開始減產。2001年經濟衰退前,股市也在幾家科技公司的帶領下表現火爆。

同一時期,經合組織向IEA報告的石油庫存急劇下降:發達國家的石油庫存在這一年中下降了6%,對於一個更願意持有大量供應緩衝的行業來說,這是一個顯著的下降。

現在,美國利率自去年3月以來上升了5個百分點,而此前12年的利率一直處於或接近於零。由於歐佩克試圖控制供應,石油庫存開始處於比疫情前更低的水平。Sen表示:

“我們計算出,經合組織實際可供市場使用的原油庫存(經新管道和基礎設施封存的2800萬桶石油調整後)目前僅相當於約22天的需求,比2010-19年的平均水平還要少3天。”

Sen補充道,油市正如履薄冰。在亞洲,有跡象表明,煉油商擔心“去庫存之路”已經走得太遠,並正在尋求補充。他們繼續購買沙特的原油,即使是在沙特提高了本月的官方銷售價格和市場上有更多的伊朗和俄羅斯的折扣石油。

Sen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球商業石油庫存將降至過去十年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將開始回購1.8億桶原油,以補充其去年耗盡的戰略石油儲備。所有這些都將使市場在年底前容易受到衝擊和意想不到的歐佩克+政策舉措的影響。

此外,摩根士丹利仍預計第三季度原油庫存將下降,主要受歐佩克減產和積極的季節性因素推動,但其認爲,這將使布倫特原油價格維持在70多美元/桶左右。

而對於2024年,摩根士丹利認爲,非佩克國家的供應增長可能會超過全球需求增長,這種趨勢很可能會持續下去。來自俄羅斯、委內瑞拉和伊朗的折價原油供應意外增加。Sen總結道:

“所以,在今年下半年,請繫好安全帶!”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