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走弱的因素不止利差!日本“干預即失敗”?

在近期,日元的貶值幅度如此之大,以至於日本財務省再次威脅要干預外匯市場,以支撐日元的價值。但日本官員如果決定這樣做,它註定會失敗,就像去年一樣。

儘管日本央行和財務省支出了驚人的9.19萬億日元,幾乎佔日本中國生產總值(GDP)的2%,但它還是失敗了。只有當一種貨幣與經濟基本面不相符時,干預纔會奏效,但如今日本的情況並非如此。

日元目前比兩年前還要貶值25%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出口商失去了其過去擁有的競爭力。事實上,如果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日本的實際(通脹調整後的)出口額有可能被韓國超越

幾十年前,日本的消費電子產品、工業機械和汽車明顯處於領先地位,以至於日本出口商能夠以高價出口,同時仍在全球出口中佔有很高的份額。

然而,今天,這些公司已經失去了很多光澤。爲了銷售他們的產品,他們必須降低價格,這就需要日元貶值。

事實上,根據日本央行的數據,日元的“實際有效匯率”正處於半個世紀以來的最低點。這一指標考慮了日本與其所有貿易伙伴之間的價格趨勢差異。因此,日元的實際有效匯率反映了日本產品在國外市場上的價格與競爭對手的價格相比如何。

過去兩年,影響日元匯率的主要因素是美國和日本10年期國債的利差。當美國國債的收益率遠高於日本國債時,投資者就會拋售日本國債,進而拋售日元,以便買入美元以購買美國國債。這種拋售壓力降低了日元的價值。

事實上,自2021年7月以來,利差的漲跌與美元兌日元這一貨幣對的變動之間存在著97%的驚人相關性。去年秋天中國財政部的干預無法改變這種聯繫,今時今日更是不會。

目前,兩國的利差在3%至5%左右波動,美元兌日元本週一度漲至145附近,與這一利差相符。

6_2307121725126161.png

如果利差是日元疲軟的唯一原因,那麼日本債券利率的上升和美國利率的下降可能會從根本上解決日元的貶值問題。

但在實際上,日元不太可能再重回10年或20年前的所謂“正常水平”。原因是,即使日元貶值,日本企業在出口時也遇到了困難。

在截至2010年的30年裏,無論日元走強還是走弱,除了其中一年,日本每年的貿易總額都是順差,即出口貿易總額一直大於進口貿易總額。然而,自2011年以來,日本在過去12年中有9年出現貿易逆差儘管過去10年日元的實際有效匯率比1980年至2010年期間低25%。

雖然從短期來看,日本對外投資的收入能夠抵禦貿易逆差帶來的影響,但長久以來,日元的走勢必定會反映出貿易疲軟的情況。

1985年,日本在發達國家經價格調整後出口中所佔的份額達到8%的峯值。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這一比例穩步下降到5.8%,儘管日元持續走弱。相比之下,美國和德國則保持了自己的份額。

此外,2000年,日本的電子產品公司享受著相當於一筆鉅額貿易順差,佔中國生產總值的1.3%左右,而現在,該行業經常出現貿易逆差

日本的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的寶座也已經不穩,部分原因是日本企業在電池驅動的電動汽車方面落後。這也顯示出了一個問題,即日元走軟並沒有像政策制定者所希望的那樣對日本出口起到幫助作用,另外,由於產業鏈轉移,日本汽車製造商80%以上的海外銷售額都是來自海外生產並出售,而非從日本出口。

同樣的模式也出現在電子、機械和其他行業中。日本企業產業鏈轉移到海外的越多,日元貶值對出口的提振就越小。

最後一點,日元疲軟意味著日本家庭和生產商不得不爲食品和能源支付更高的價格。這意味著消費者的實際購買力更低了

因此,日本2023年的實際(經價格調整後的)家庭支出不會高於2012年。日元疲軟不僅反映了經濟疲軟,而且也使本已疲軟的經濟更加不穩定。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