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個不停!大米價格同比已上升近50%

作爲全球基準的泰國大米出口價格躍升至每噸600美元以上,同比上漲近50%。相比之下,聯合國糧農組織上週五才表示,8月份全球主食價格降至兩年低點,但這反映出是乳製品、植物油、肉類和穀物價格的下降。

全球多地不穩定的降雨和乾旱正在阻礙作物生長,導致大米供應減少並推高成本。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印度限制了出口,以抑制當地大米價格,進一步限制了全球供應。隨著選舉臨近,印度出口禁令似乎不太可能被取消。

大米價格上漲可能持續較長時間

滙豐控股公司表示,隨著亞洲主食大米的價格出現自2008年以來的最大漲幅,食品價格上漲可能會給試圖抑制通脹的央行官員帶來額外的擔憂。

以諾依曼(Frederic Neumann)爲首的經濟學家在週五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2008年亞洲食品價格恐慌的記憶已經深入人心。”當時,亞洲地區消費者和政府爭先恐後確保供應,一些經濟體的大米價格上漲迅速蔓延到其他市場,而且隨著買家轉向其他替代品,小麥等其他主食的價格也隨之上升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的一項研究稱:

“當大型出口國試圖通過限制出口來隔離主要商品的中國價格時,它們反過來又會加劇國際價格的進一步波動。”

諾依曼表示,這對政策制定者來說是一個難題,因爲大米的種植週期長,價格會在更長時間內保持高位,而西紅柿和洋蔥因爲週期短,價格即使飆升也會很快恢復正常。

報告顯示,全球大米進口量佔消費的比例在過去25年中大約翻了一番,自2008年食品價格恐慌以來上漲了約4個百分點。諾伊曼表示:

“這意味著一個經濟體的混亂可能會對其他經濟體產生比過去更大的溢出效應。”

6_2309151210097041.jpg

亞洲多國均面臨水稻種植困境

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還指出,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米出口國——泰國(佔全球大米出口的15%)和越南(14%),目前和未來都沒有足夠的額外供應來填補印度出口禁令導致的缺口。亞洲開發銀行估計,到2050年,全球大米需求將增長30%。

在泰國,農民被要求只種植一種水稻作物,以幫助在降雨有限的情況下節約用水。由於擔心厄爾尼諾現象將持續到2025年,研究人員估計泰國農業部門的損失將超過400億泰銖。

亞洲其他稻米生產國也面臨著極端天氣影響。例如,在孟加拉國,6月份的降雨量低於正常水平,引發了人們對乾旱的擔憂。菲律賓總統辦公室建議爲厄爾尼諾現象做好準備。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維多多警告稱,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會在明年大選前造成漫長的旱季。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分析師馬蒙·阿卜杜拉(Mamun Abdullah)預測,不正常的天氣“將造成進一步的價格波動,這種波動可能持續到下一個作物季節到來”。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