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市關鍵一角陷入困境!高盛認爲將出現“結構性緊縮”

長期以來,煉油一直是石油市場中可預測性較高的領域之一,可如今它卻陷入了氣候困境。

環境壓力和對長期需求的質疑正促使全球能源公司、金融家和政府遠離化石燃料投資,並抑制全球石油加工能力。然而,如今人們對從航空燃料到汽油等各種燃料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長,尤其是在全球大型新興經濟體。

這種不匹配的結果體現了能源轉型所面臨的挑戰——它使得價格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不穩定,消費者面臨隨時出現供應中斷的危險,包括全球變暖引發的動盪。

Rystad能源公司高級下游分析師Janiv Shah說,任何小的運營衝擊都會造成大的市場衝擊,而這些衝擊都會落到消費者的頭上。

據行業諮詢公司FGE稱,自2021年以來,石油需求的增長速度超過了煉油廠產能的增長速度,這種情況將持續到2027年。該公司稱,2028年以後,雖然亞洲和中東可能會有新的煉油廠項目,但目前還沒有確定的項目。

當然,隨著全球汽車電氣化和運輸業對石油消耗的減少,供需缺口會縮小,但不會很快縮小,這就給問題留下了足夠的空間。與此同時,地球氣候的長期變化也削弱了該行業應對更多衝擊的能力,包括更頻繁的極端炎熱天氣,這個問題已經在今年夏天襲擊了石油加工業,使得市場更難緩衝俄烏衝突帶來的困擾。

高盛集團亞太地區自然資源和清潔能源研究聯席主管Nikhil Bhandari說:煉油系統處於結構性緊張,“這是因爲在過去五年中,全球有4%至5%的煉油產能關閉”。根據該行追溯到2006年的數據,今年全球煉油廠的加工率接近歷史最高水平。

由於煉油被認爲特別不環保,歐洲和美國以及澳大利亞、日本和新西蘭都在逐步淘汰老舊工廠。全球大型煉油企業紛紛削減規模較小的業務。煉油投資則由亞洲、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主導,這些地區擁有大型煉油廠,如墨西哥石油公司(Pemex)的奧爾梅卡煉油廠(Olmeca)和非洲首富Aliko Dangote擁有的尼日利亞丹格特煉油廠(Dangote)。

但如今,即使是長期以來一直是燃料淨出口國的中國,也幾乎沒有餘力在未來兩年大幅增加貨運量,以應對強勁的需求。摩根大通亞洲能源和化工主管Parsley Ong表示,該國的煉廠利用率已經達到88%左右,幾乎沒有再提高的空間,“煉油廠的利用率已經達到近期歷史上的最高水平”

Ong預計,今年全球煉油能力將增加190萬桶/日,但停產量將達到60萬桶/日。到2025年,她預計煉油能力將增加140萬桶/日,停產量將達90萬桶/日。“沒有人真正在增加產能。每個人都在淘汰產能,以生產化學品或新材料”,她說。

6_2309181310054841.png

壓力已經顯現。歐洲依賴於老舊的設施,這些設施的平均運行率高於往常,導致了一連串計劃外的停運,各國可能因此在冬季面臨柴油供應不足的問題。所有這一切都將發生在人們對柴油的需求依然旺盛,從而推動價格上漲的時候。在美國,汽油價格達到了十多年來的最高季節性水平,柴油期貨價格也剛剛創下新高。在全球範圍內,這種主要的工業燃料(柴油)價格飆升速度已經超過了原油

供應仍然不穩定。根據FGE上週發佈的一份報告,在全球五個主要石油樞紐,輕質和中間餾分燃料(如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油)的庫存目前低於五年的季節性標準。FGE煉油主管Steve Sawyer表示,“很難說我們是否在過快地擺脫石油。從環保的角度來看,這還遠遠不夠快。政治家們正在做他們的工作,以滿足人們的需求,但石油需求達到峯值所需的時間可能會比這些政客所希望的更久”。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