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債或面臨雙殺?實際中性利率恐已翻倍!

最新的彭博市場實時脈搏調查顯示,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後,中性利率,也就是既不刺激也不減緩美國經濟的利率,至少翻了一番。這讓投資者有理由對購買債券或股票感到不安。

528名受訪者中,約85%的人認爲,剔除通脹影響後的實際中性利率已從新冠疫情爆發前的約0.5%上升至約1%或更高。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三月份表示,不知道中性利率具體在哪個水平但如果強勁的美國經濟使其高於歷史水平,那就更有理由讓美聯儲在更長時間內保持緊縮貨幣政策,這會壓低股票和債券的價值。

由於投資者已經逐漸接受利率長期上升的前景,這兩種資產類別最近都受到了打擊。上週,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自2007年以來首次短暫突破5%,尤其引發了對科技股估值的擔憂。與此同時,標普500指數和以科技股爲主的納斯達克100指數均進入調整。

對於十年期美債,幾乎沒有受訪者預期壓力會緩解。根據受訪者的預測中值,十年期美債的到期收益率可能會在今年年底達到5%。超過60%的調查參與者表示,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100指數均被高估,而約15%的人估計,只有科技股的估值被高估。

45%的受訪者表示,納斯達克100指數本季度將下跌10%。五分之一的人表示,其下滑幅度將會更大。今年早些時候,圍繞人工智能的熱情促使投資者忽視了利率上升,推動納斯達克100指數在今年前三個季度上漲了約35%。

該指數目前有望連續第三個月下跌,這是一年多來從未出現過的情況。根據一項計算,截至上週五收盤,該股指仍被高估了10%。

6_2310301315170811.png

這項調查的結果與彭博經濟研究的一份報告相吻合。該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實際中性利率將在2030年代攀升至2.7%,而10年期債收益率可能會穩定在4.5%至5%之間。

除了經濟實力之外,中性利率上升的原因可能還有很多:嬰兒潮一代正在退休並花掉積蓄,減少了儲蓄供應;海外市場對美債的興趣正在減弱;不斷擴大的政府赤字正在加劇對投資資本的競爭。

更重要的是,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促使消費者先消費後儲蓄——這種現象被稱爲高時間偏好。從本質上講,這意味著消費者將尋求更高的利率纔會放棄當前的支出,轉而進行投資,從而推高中性利率。

絕大多數受訪者對美債收益率上升的影響持悲觀態度。他們預計,如果收益率在一個季度或更長時間內保持在5%以上,就會導致美國經濟硬著陸。約47%的人表示經濟會泰然處之。

在美聯儲本週四凌晨公佈利率決議後,鮑威爾在新聞發佈會上可能會提到收益率上升的話題。投資者將關注鮑威爾是否會評論美聯儲對近期收益率飆升是否感到淡定,以及這對軟著陸前景意味著什麼。

另外,在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以及美聯儲發出利率長期走高的信號的背景下,近6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預計美元在一個月後將比現在更強勁。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