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一年黃金仍將保持光澤,即使美聯儲實現軟著陸

美國最新的通脹數據強化了市場對金髮姑娘式軟著陸的預期,認爲儘管勞動力市場相對強勁,但美聯儲仍能放鬆貨幣政策。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更青睞股票甚至債券,而不是黃金,也是合理的。

從歷史上看,黃金無法產生收益,往往在經濟週期尾部表現得更好,包括在利率較低且不斷下降、不確定性上升的經濟衰退環境中,以及在通脹高企且不斷上升的經濟過熱環境中。然而,展望未來一年,即使軟著陸的希望得以實現,至少有三個因素可以幫助黃金保持光澤。

第一,各國央行將繼續增加黃金儲備,中國央行尤其有這樣做的空間。第二,中國持續進行房地產去槓桿化,可能會讓中國家庭繼續將黃金視爲首選的財富儲存方式。最後,投資者普遍可能希望增加黃金配置,以對沖不穩定的地緣政治風險

對央行而言,選擇儲備資產主要是爲了流動性和穩定性,而不是回報。這是各國持有大量美債的關鍵原因。然而,近年來央行還有另一個優先事項——資產多元化以防範地緣政治衝擊。

2022年爆發的俄烏衝突導致西方國家對俄羅斯資產及其央行儲備實施嚴厲制裁,引發了人們對儲備多元化的重新關注,希望將儲備從以美元計價的資產以及可能傾向於實施類似制裁的美國盟友的資產中轉移出來。

黃金從中受益匪淺。它提供了一種相對流動、穩定的資產,可以在全球支付系統(尤其是Swift)之外使用,並且在不確定性加劇的時期表現良好。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2022年各國央行購買了創紀錄的1136噸黃金,2023年前三個季度又購買了800噸。新興經濟體引領黃金購買潮流,尤其是中國和土耳其。迄今爲止,中國是今年央行儲備黃金的最大買家,截至9月30日的9個月內購買了181噸,總持有量達到2192噸。

目前,黃金約佔中國官方總儲備的4%,說明還有大量空間繼續增持。相比之下,俄羅斯的黃金儲備佔四分之一,土耳其佔26%,美國和德國佔三分之二。

世界黃金協會5月份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新興經濟體央行和39%的發達經濟體央行預計將在未來五年內增持黃金至佔比達到16%或更高。

除了央行之外,歷史上世界上最大的黃金消費者——中國家庭也可能有動力購買更多黃金。從歷史上看,家庭一直關注住房、股市和銀行存款。當下,家庭儲蓄可能會更多地轉向黃金以保存財富,這似乎是合理的。

最後,隨著投資者廣泛對沖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風險,黃金可能在2024年發揮更大的作用。未來一年,數十個國家將舉行選舉,結果有可能引發美國、墨西哥等關鍵國家發生明顯的政策轉變,還可能加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打壓增長預期,並將軟著陸希望延後至更加有利於黃金的經濟週期“尾巴”。


以上觀點來自橋水基金前首席投資策略師麗貝卡·帕特森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