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歡迎您使用群益社群平台所提供的各項金融資訊服務,為維護您的權益,使用網站請閱讀以下聲明,使用者將視為同意本網站各項聲明:
群益社群平台及其資料提供者、合作結盟廠商與相關電信業者網路系統因硬體設備之故障、失靈或人為操作上之疏失導致傳輸無法使用、遲延、或造成任何資料內容(包括文字、數字、圖片、聲音、影像)遺失中斷、暫時、缺漏、更新延誤或儲存上之錯誤,群益社群平台均不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站上所提供之投資建議及參考資料內容,不得作為任何交易行為之依據,使用者依建議或資料內容進行任何投資行為所產生之風險及盈虧,均需完全自行負擔,群益社群平台不對使用者之投資決策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中之所有鏈結可能連結到其他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對被鏈結之該等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上所提供之產品、服務或資訊,群益社群平台概不擔保其真實性、即時性、正確性及完整性。
群益社群平台對於第三人透過本網站銷售的任何商品,或提供之各種商品促銷資訊及廣告,群益社群平台均不對其交易安全、商品及服務內容負任何擔保責任,其間之所有交易、擔保、賠償責任及售後服務皆係存在於使用者與商品或勞務提供者之間,使用者應事先詳讀各項規格與活動說明,交易期間如因商品或服務提供者發生任何變故或產生糾紛,群益社群平台不負任何責任。
使用者同意群益社群平台保留修改本聲明之權利,修改後之聲明將公佈於群益社群平台上,不另行個別通知使用者。
使用者之發言不能涉及招攬、投顧行為、抬價、點位等內容(涉及個別期貨交易契約未來交易價位之研判、建議或提供交易策略之建議),若有發現此行為本網站對其留言不負任何責任,並將會刪除相關資料如文字、圖片或檔案以及會員身分。
1. 高盛:預計歐佩克+加大減產力度的概率爲35%
高盛預計,歐佩克+在即將召開的產量會議上加大集體減產力度的概率達35%,不過這不是高盛預測的基本情境。集體加大減產比單邊加大減產的可能性更高。這可能會推動油價上漲幾美元。如果加大減產,可能會在主要產油國之間分擔、持續時間相對較短、規模適中。一種選擇是到明年第一季度減產50萬-100萬桶/日,由沙特、俄羅斯、阿聯酋、伊拉克和科威特等主要產油國按比例分擔。鑑於庫存接近平均水平、沙特的市場份額已經較低以及歐佩克強勁的需求預測,高盛的基本預測情境是歐佩克+維持自願減產幅度不變。沙特和俄羅斯可能會將自願減產至少延長至2024年第一季度。
2. 高盛:沙特和俄羅斯將至少把減產政策延長至明年Q2
高盛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鑑於庫存水平接近平均水平,而且沙特的市場份額已經很低,歐佩克+的減產政策更有可能保持不變直到2024年底,但進一步減產的可能性仍在討論之中,以防止季節性需求疲軟導致庫存增加的可能性。預計沙特和俄羅斯將把減產協議至少延長至明年第二季度,而沙特將在7月份纔開始逐步取消額外減產。
3. 高盛:我們預計2024年全球實際GDP將增長2.6%
高盛研報指出,在全球範圍內,我們預計2024年實際GDP同比增長2.6%,反映出實際家庭收入強勁增長的推動作用,貨幣政策和財政緊縮拖累減少、製造業活動復甦,以及央行在必要時削減保險支出的意願增強。我們預計,到2024年底,隨著核心商品通脹繼續下降,住房通脹進一步下降,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平衡繼續改善,全球核心通脹率將回落至2% -2.5%。
4. 高盛:預計歐元區2024年實際GDP增速爲0.9%
高盛研報指出,在歐元區,經歷了2023年下半年的停滯期後,我們預計,2024年實際GDP增速將達0.9%,反映出實際可支配收入反彈,歐洲央行保持不變的信貸拖累消退,以及製造業活動的改善,這應該足以抵消財政政策帶來的逆風。我們預計,到2024年12月,歐元區核心通脹將進一步放緩至2.2%,反映出服務業通脹持續下降和工資增長正常化。
5. 高盛:預計到2024年12月,美國核心PCE將降至2.4%
高盛研報指出,預計美國2024年第四季度的實際GDP增速爲1.8%,反映出貨幣和財政緊縮的拖累減少以及實際可支配收入的強勁增長。我們仍然認爲,未來12個月,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低於市場預期的15%。我們預計,到2024年12月,美國核心PCE將降至2.4%,反映出勞動力、住房租賃和汽車市場再平衡的後期階段帶來的通脹回落。我們預計,失業率將在2024年降至3.7%,並在未來幾年保持在這一水平。
6. 高盛:高管認爲美債收益率曲線長期將趨陡,需求將疲軟
高盛高層管理人員表示,受財政支出增加推動,預計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長期將趨陡。高盛全球銀行和市場聯席主管Ashok Varadhan在公司播客中表示:“財政支出並沒有減少,在就業率很高的情況下,還能支出這麼多,我們感覺很奇怪。”Varadhan表示:“感覺我們不會很快看到財政紀律....很難看到長債收益率大幅下降。“因此,我們交易部門的基本情境預測是,預計收益率曲線會更加正常化,會趨陡,但實際上短債收益率會更加正常化且更低,長債收益率不會有很大幅度的回落。”該部門另一位聯席主管Jim Esposito表示,在過去六個月裏,各國央行、美國地區性銀行和主權財富基金對長期美債的需求有所減少。“各大央行都已從量化寬鬆轉向量化緊縮,”他稱。“美國地區性銀行曾是美債的最大持有者之一,這些銀行因存續期錯配而陷入困境,因此在最近的標售中,其積極性大不如前。”Esposito稱,主權財富基金,特別是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一直不太積極,部分原因是與美國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國際貿易放緩。高盛分析師週二在一份報告中稱,美債收益率很可能已經見頂,收益率攀升使得固定收益資產在明年貨幣政策預期放鬆之前更具吸引力。他們稱:“我們的經濟學家認爲,大多數央行將在明年開始降息,儘管速度將緩慢。這應該會推動更多現金部署到債券和股票中,目前貨幣市場基金中有8萬億美元的現金。”
7. 瑞銀:明年料大型IPO將重臨香港,融資達10億美元的公司數目至少5-10家
投行瑞銀近日稱,隨著全球融資利率開始回落,股市回暖,預計大型IPO(首次公開發售)將會重臨香港,明年在香港上市並融資10億美元或以上的公司數目至少5-10家。該行全球投資銀行部副主席兼亞洲企業客戶部聯席主管李鎮國在記者會說,預計明年上半年將會是市場的轉捩點,瑞銀估計美聯儲明年3月開始減息,加上刺激經濟措施落地,將利好資本市場。“預計10億美元或以上的大型交易至少有5-10個,覆蓋行業將包括科技、消費品等,只要市場氣氛回暖,大型公司便會有興趣集資。”他說。阿里巴巴此前表示不再推進雲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他認爲這只是個別例子,並指阿里巴巴旗下的菜島上市計劃沒變,其他大型公司如京東、華潤,據報仍有意分拆業務上市。他預計,明年股本融資市場的交易數量較今年將增加30-40%,惟暫時難以恢復到2021年的水平。併購活動方面,瑞銀全球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亞太地區併購組聯席主管盧穗誠稱,預計明年的交易數量有望較今年反彈20-30%,主要爲外國大型的公司考慮分拆或引進中國投資者,中國的私募基金考慮部分或全部賣掉過去幾年在海外買進的資產,以及香港企業在海外併購的機會。
8. 摩根大通:歐佩克的決定不會受到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
摩根大通全球能源策略主管Christyan Malek表示,歐佩克定於本月晚些時候舉行的會議將“聚焦基本面因素”,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將爲零。歐佩克的決定將專注於配額的遵守、確保油價穩定以及對報告的基線產能負責,這三件事合起來是會議推遲的原因。此外,摩根大通還在其報告中重申,不排除該組織在2024年上半年更大幅度地減產高達100萬桶以預先應對需求疲軟的可能性。
9. 摩根大通:預計英國央行將於2024年第四季度首次降息
摩根大通表示,目前預計英國央行將在2024年第四季降息50個基點。此前該投行的預期是在2024年全年維持利率水平不變。“目前勞動力市場放鬆的速度表明,英國央行放寬政策的時間可能略微提前。但我們預計貨幣政策正常化過程大多是在2025年,”摩根大通經濟學家Allan Monks在標註日期爲週二的報告中稱。
10. 摩根士丹利:歐佩克進一步加大減產規模似乎不太可能
摩根士丹利稱,預計歐佩克將繼續限制產量並將原油庫存大致穩定在當前水平,這將在每桶80美元一線中段支撐布倫特原油價格。歐佩克產量決策幾乎總是很重要,但眼下尤爲重要,在即將召開的會議上,沙特和其他幾個歐佩克國家可能會將自願減產延長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但現階段進一步加大官方減產規模或新的自願減產似乎不太可能。明年全球需求增長將從約230萬桶/日放緩至約120萬桶/日,預期增長可以完全由非歐佩克來源的供應滿足。
11. 荷蘭國際銀行:英國放鬆財政政策可能對英鎊有積極影響
荷蘭國際銀行外匯分析師Chris Turner表示,如果英國財政大臣亨特今晚公佈的英國秋季預算報告中提出減稅或其他財政寬鬆措施,英鎊可能會受益。在這個關鍵時刻,寬鬆的財政政策將受到英鎊的歡迎,並繼續有利於歐元兌英鎊回落至0.8700下方。期待“財政上負責任的”亨特能夠實施減稅,而不會破壞在未來五年穩定英國債務軌跡的計劃。就在一年多前,時任首相利茲·特拉斯的無資金減稅計劃引發了市場混亂。
12. 德意志銀行:雖存在激進降息預期,但支撐美元的因素短期內不會改變
德意志銀行表示,實際利率高企、美國經濟富有韌性,今年支撐了美元,雖然市場“激進”押注美聯儲將在明年降息,但這些支撐美元的形勢在短期內不太可能改變。德意志銀行全球外匯研究主管George Saravelos稱,要讓美元轉向,美聯儲需要轉向鴿派立場,且比其他G10央行降息更多,然而,與市場定價相比的風險在於,美聯儲的寬鬆週期推遲,美元仍然是高收益貨幣。Saravelos指出,美國政策利率上升的傳導機制與其他G10國家不同,導致經濟表現更勝一籌。市場預計,美聯儲明年在發達市場中最爲鴿派,這個預期看起來很激進。該行認爲,市場目前消化的美元避險風險溢價很低,尤其是鑑於2024年的地緣政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