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領銜新增3500億美元流動性,所以放水已經悄悄開始了?

11月美股、美債等資產大漲背後的各種微觀驅動因素和催化劑已經被各路分析師搜了個遍,包括CTA創紀錄的買入、企業創紀錄的股票回購(每天超過50億美元)、創紀錄的交易商gamma、對沖基金的殘酷逼空、散戶大量買入meme股、有利的季節性因素,以及第三季度財報強於預期且結束了過去一年的盈利衰退。

現在不妨忘掉所有這些,只考慮房間裏的“宏觀大象”,這裏指的是各國央行——尤其是美聯儲,上個月注入的鉅額流動性!

6_2312051435222441.png美股走勢(紅線)vs美國銀行的儲備金餘額(藍線)

根據高盛的計算,11月份來自美聯儲等五家央行的流動性增加了3500億美元,這簡直就是一根“大水管”。

6_2312051435223072.png

事實上,這是繼2023年1月和3月之後,今年第三大月度流動性增幅

6_2312051435223383.png

其中美聯儲流動性連續第三週增加600億美元,加上美元走弱,是主要推動因素。

6_2312051435223544.png

展望年底和2024年初,高盛認爲美聯儲可能在未來幾個月通過大量發行票據和撤回隔夜逆回購協議(RRP)來繼續增加流動性。而美元對良性流動性狀況的貢獻可能會面臨一些阻力,因爲11月份強勁的正FCI(金融狀況指數)刺激可能會導致美聯儲3月份降息的定價被削弱。

高盛指出,美國和歐元區的貨幣供應和貸款增長指標仍然疲軟,這意味著2024年上半年的內需和通脹將持續下行,即如果沒有其他國家的通貨再膨脹衝擊或供應驅動的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寬鬆的可能性更高。

最後,美國的政策脈衝(包括流動性、財政立場,以及名義和實際遠期利率)在9月份再度收緊後,在10月和11月出現了橫向盤整。高盛金融狀況指數(GS FCI)在11月份下降了近100個基點。

彭博宏觀策略師西蒙·懷特(Simon White)也撰文稱,上個月,流動性對資產非常有利,美聯儲儲備增加了近2000億美元。貨幣市場基金從逆回購工具中提取資金,加上中國財政部從其在美聯儲的賬戶(TGA)中提取資金,導致儘管量化緊縮仍在繼續,但儲備金仍大幅增加。

但懷特提醒,本週將有大量就業數據出爐,焦點又回到了美國勞動力市場,同時市場流動性料較上月大幅下滑(TGA增加了約600億美元),這爲市場波動提供了有利條件。

6_2312051435224015.png

此外,美債倉位的扭曲也值得擔憂,如果美債多頭倉位像摩根大通調查顯示的那樣極端做多(淨多頭創下歷史新高),即使本週出臺的數據疲弱也可能引發獲利了結,從而推高收益率,促使超買的股票被拋售

6_2312051435224486.png美債多倉創歷史新高

懷特說,美國就業市場正在放緩,但問題依然存在:它的惡化速度是否會快到足以促使美聯儲比利率市場預期的更早採取行動?在勞動力市場,領先時間較長(6-12個月)的指標預計就業人數的年增長率將繼續下降。然而,短期領先指標,如失業救濟申請人數,最近有所下降,這與就業市場即將加速惡化的預期不一致,卻與前幾個週期發生的情況一致:在美聯儲緊縮週期結束前後,失業率的中位數和平均值要到美聯儲最後一次加息滿大約一年後纔會加速上升。

6_2312051435225267.png美聯儲最後一次加息一年後失業率纔會快速走高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