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前高盛大宗主管深度剖析

全球對於銅的需求正迅速增長,以滿足從電動汽車到電網升級、數據中心等各個方面的需求。與此同時,新銅礦上線的過程極其緩慢,且政治與環境問題更是加大了這一難度。

需求的快速增長與供應的遲滯不前,已經促使倫敦金屬交易所本週的銅價突破每噸1萬美元大關。

大宗商品領域的資深人士、凱雷投資(Carlyle Group)能源路徑團隊首席策略官Jeff Currie認爲,銅價仍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 Currie表示,長期持有銅是他在從事此行業超過30年來看到的“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Currie在去年加入凱雷之前,曾長期擔任高盛集團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他長期以來一直力捧銅市。他用“RED”這一縮寫概括了推動銅需求增長的三大結構性長期趨勢。

R”代表再分配政策:正如他所言,低收入羣體消費的商品比例高於高收入羣體,這一現象依然顯著。Currie說:“你看失業率降低,誰從中受益最大?正是低收入羣體,而全球各地目前仍在實施強化低收入羣體消費能力的政策。”

E”代表環境政策,Currie形容近年來這一領域得到了“強力推進”。Currie表示:“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歐洲的REPowerEU、中國……近期銅價上漲的部分原因就是(中國的購買),中國去年綠色資本支出增長超過100%,今年爲30%。所以無論你環顧世界何處,都能看到環保政策通過綠色資本支出刺激大宗商品需求。”

最後,D”代表去全球化,也可以理解爲國防開支增加。Currie指出,“看看美國潛在的軍費開支——彈藥方面就有950億美元,再看德國,軍事開支達到1000億美元。所以這三項因素的強度都遠超我們兩三年前的預期。”

當然,即便銅價已超過每噸1萬美元,仍未能完全回到2022年初的峯值。Currie表示,自那時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普遍經歷了一輪悄無聲息的寬鬆,政策制定者在制裁執行和環保規定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伊朗和委內瑞拉等地的石油流動更加自由,而印度尼西亞和印度等國則增加了煤炭產量。全球移民的恢復也緩解了勞動力市場的壓力。“因此,能源更多了,糧食更多了,勞動力也更充足,這些都幫助形成了過去幾年我們所見的通縮壓力,”Currie說,“我並不是說這是唯一的原因,但它對大宗商品市場構成了巨大阻力。

Currie還注意到當前大宗商品上漲週期與以往的一個關鍵區別,即所謂的“石油美元”性質的變化,主要商品生產國不再自動將其美元計價的石油收入重新投資於美國國債。按照他的說法,過去的這種循環會壓低利率,進而削弱美元,從而對大宗商品價格產生更大的上行壓力。

如今,情況有所不同。“史上首次,美元循環不再發生,取而代之的是什麼?我喜歡稱之爲‘黃金循環’,”Currie說,“這解釋了爲何黃金價格如此堅挺。證據就是新興市場國家——金磚國家——去年11月都與沙特阿拉伯及其他關鍵參與者會面,討論如何使用本國貨幣進行貿易結算,最終的淨額結算則使用黃金。”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