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今年降息一次還是兩次?鷹鴿大戰恐勝負難分!

華爾街正在爲美國財經日曆上的重大日子做準備。美東時間週三,除了決定利率水平外,美聯儲還將發佈經濟預測摘要(SEP),包括利率預測(即點陣圖),該圖將表明官員們預計2024年將降息多少次。上一次更新的點陣圖是在3月份發佈的,當時的中值預測顯示今年將降息三次。

貝萊德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兼全球配置投資團隊負責人裏克·裏德(Rick Rieder)在電話採訪中表示:“我的預期是美聯儲今年的降息次數會降到兩次。”但他還指出,“(中值預測的)結果將顯示鷹派和鴿派人士非常勢均力敵”,美聯儲官員“態度不一”——這意味著中值預測也可能只會顯示年內降息一次

裏德表示,市場可能會對今年降息兩次的預測“做出適度積極的反應”,但“仍對政策制定者是否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持懷疑態度”。他補充說,投資者可能會將這種預測視爲“美聯儲的雄心壯志”,並質疑“他們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在今年實現兩次降息”。

“我認爲第一次降息將在9月份進行,”裏德表示,儘管“人們對它發生的期望並不高。”

投資者一直在關注美國經濟和勞動力市場,以尋找可能導致經濟和通脹降溫的裂痕,或尋找經濟增長可能火爆到足以讓通脹維持高位的跡象。儘管經濟表現強勁,但美國通脹率已從2022年的峯值大幅回落,不過仍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

投資者將在美東時間週三上午獲得以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衡量的美國通脹最新數據,美聯儲將於當天晚些時候公佈利率決定。

美聯儲自去年7月以來一直將基準利率維持在高位,以期將通脹率持續降至目標水平,投資者預計美聯儲將在今年6月和7月維持利率不變。

截至週二下午,聯邦基金期貨市場的交易員對於美聯儲是否會在9月份首次降息的看法出現分歧。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美聯儲觀察”的最新數據,聯邦基金期貨顯示,美聯儲9月份將基準利率從當前5.25%至5.5%目標區間下調25個基點的可能性爲48.3%,與交易員認爲美聯儲當月將按兵不動的可能性(47.4%)接近。

高盛首席美國經濟學家戴維·梅里克爾(David Mericle)週一在一封電子郵件中提到美聯儲的點陣圖時也表示:“我們預計點陣圖將顯示2024年有兩次降息。”

不過,他預計“長期利率預期將略有上升”。此前,3月份的點陣圖顯示該預期小幅上升至2.6%。

裏德也贊同這一觀點。展望未來,裏德表示,他預計長期利率預期可能“最終升至3%以上”。他指出,去全球化以及人工智能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支出等因素造成了通脹的粘性,從而導致長期利率上升。

美聯儲將於美東時間週三下午2點發布貨幣政策聲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將於半個小時後召開新聞發佈會。

鴿派美聯儲?

裏德表示,“我不認爲鮑威爾會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現得鴿派。”他預計鮑威爾將表示美聯儲可以再等一段時間再降息。裏德認爲,當美聯儲最終採取行動降息時,它可能同時會暗示未來幾年長期利率會上升,這種信息可能會削弱市場的寬鬆預期。

今年以來,美國股市屢創新高。標普500指數(SPX)週二收於歷史高位,年初至今累計上漲12.7%。

但嘉信理財首席投資策略師利茲·安·桑德斯(Liz Ann Sonders)表示:“美股內部的分化和分散與債券收益率背景息息相關。”她在電話採訪中表示,那些已經償還債務、並從現金中賺取更多利息的大公司比小公司表現更好。

FactSet數據顯示,代表美國小型股的羅素2000指數(RUT)今年截至週二已下跌0.1%。

桑德斯表示,由於美聯儲依賴數據,通脹數據或政策制定者對貨幣政策路徑的指引可能會引發債券收益率的下意識反應,從而刺激股市上漲或下跌。

例如,桑德斯表示,通脹數據下降導致美國國債收益率下降可能有助於推高股市,因爲投資者可能將此解讀爲支持美聯儲今年降息的理由。

與此同時,桑德斯表示,“我認爲美聯儲現在傾向於不採取任何行動。”她預計,美聯儲降息的前提是“勞動力市場更加疲軟”,桑德斯指出,最近的就業報告中“沒有出現這種情況”。桑德斯觀察到:“失業率確實上升至4%”,但勞工統計局發佈的大部分就業報告“並不支持放鬆政策”。

亞德尼研究公司(Yardeni Research)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預計週三的CPI報告將證實通脹率將繼續下降至美聯儲2%的目標,美聯儲有望實現穩定物價和充分就業的雙重使命,“而不會引發經濟衰退”。但亞德尼也不認爲降息會很快到來,他表示,此時降息會增加股市“崩盤”的風險。

裏德預計,美聯儲將繼續關注經濟數據,因此“美聯儲的主要主題將是‘我們可以再堅持一段時間’”。裏德表示,美聯儲可能會承認經濟出現一定程度的放緩,他指出,低收入消費者、小型企業和商業房地產等市場領域都面臨壓力。他補充道,儘管美聯儲有耐心等待,但“我認爲它今年會降息一到兩次”。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