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股“高歌猛進”下暗藏隱憂 熊市預兆再現

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本週寫道,目前美國的股市規模開始展現出與2021年相似的跡象,2021年是最近一次美股發生熊市調整的前一年。

在其最新評論中,該行將矛頭對準了指數層面和個股表現之間日益失衡的現象。

首席投資官麗茲·安·桑德斯(Liz Ann Sonders)寫道,不斷擴大的分歧只會日趨極端,這一風險值得關注。她指出,“如果指數出現進一步疲軟,而個股進一步出現強勁表現,這將與2021年的情況類似,令人不安。”

此外,她還表示,儘管標普500指數今年一直創出新高,但交易價格高於50日移動平均線的個股比例卻在下降,“這正是2021年下半年的情況,事後看來,這正確預示了指數層面無法持續強勢,從而導致了2022年的熊市。”標普500指數在2022年下跌了約25%,直到2023年才恢復上漲。

雖然標準普爾500指數今年最大回撤僅約爲5%,但該指數成份股的平均最大回撤高達15%,而納指的情況更糟,該指數成份股個股最大回撤中值爲38%。

截至上週五,標普500指數和納指成分股中,只有不到10%的股票觸及52周新高。同時個股創新低的數量也達到了熊市水平。

這一指數層面的牛市行情最好的解釋是:資金高度集中在一個狹窄的股票領域,人工智能的受益者領漲。然而,安•桑德斯指出,這些收益的股票不一定是大型科技股,儘管這些巨頭往往飽受關注。

她寫道:“今年表現最好的10只股票中,有3只不是科技股,而是公用事業股,這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驚訝。這要歸功於人工智能熱潮的第二受益者,以及該國能源網絡的建設,其中還有'老牌'通用電氣...真令人費解!”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