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投宏觀:標普500指數明年或達到7000點!

今年,人工智能助力美股創下一系列歷史新高,同時幫助英偉達(NVDA.O)、微軟(MSFT.O)和蘋果公司(AAPL.O)創造了超乎尋常的企業利潤。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尼爾·希林(Neil Shearing)認爲,市場對人工智能的熱情也可能幫助標普500指數(SPX)在2025年達到7000點的峯值,儘管他也看到了人工智能行情與前“互聯網泡沫”的相似之處。

希林在週一的客戶報告中寫道:“互聯網泡沫的經驗表明,美股估值可以進一步上漲,而我們預計標普500指數可能會在明年達到7000點的峯值,正是基於對樂觀情緒的預期。”

然而,有一個領域,人工智能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產生重大影響,那就是美國經濟。儘管最近的創新比過去更快地滲透到了經濟中(見下圖)。

6_2407021615312531.png

例如,蒸汽機車在其發明後超過70年才被廣泛採用。但據凱投宏觀的數據,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信息和通信技術革命中,滯後時間縮短到了5到10年。

希林寫道:“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技術的影響在經濟數據中顯現出來,在20世紀90年代的後半段,美國生產率的增長速度大約是20世紀80年代的兩倍。”

他認爲,人工智能革命要到本世紀下半葉纔會開始對經濟產生影響。

英偉達公司和其他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公司股價的持續上漲讓一些投資者擔心圍繞這項技術的炒作。

事實上,希林表示,似乎正在發生的情況是,人工智能遵循著“高德納炒作週期”(Gartner Hype Cycle),它描繪了公衆對新技術影響的看法如何隨時間演變(見下圖)。

6_2407021615337842.png

希林說:“至少就人工智能的宏觀經濟影響而言,我們肯定已經接近過高預期的峯值。這表明,在我們達到悲觀的頂峯之前,我們將經歷一段懷疑的時期,最終,生產力的好處開始顯現出來。”

希林指出,英偉達的投資者是試圖在新技術完全體現在經濟中之前就試圖抓住技術帶來的好處,這導致人們越來越懷疑這場人工智能革命的最終經濟效益。這種擔憂或許能夠解釋英偉達股價近期的波動。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