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升溫、貨幣貶值,非洲國家紛紛轉向黃金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重創了非洲國家的貨幣,並助長了通貨膨脹。

南蘇丹、津巴布韋和尼日利亞等國要麼已經採取措施增持黃金,要麼正在考慮這樣做。中國和印度等國的央行也採取了類似行動,積累黃金以分散儲備,減少對美元的依賴。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一項調查,預計約有20家央行將在未來一年儲備黃金

FIM Partners的宏觀策略主管查理-羅伯遜(Charlie Robertson)說:“作爲一種多樣化策略,這是有一定道理的。雖然黃金與美國國債儲備不同,不支付利息,但這並不重要,因爲金價已經上漲了很多。這是一筆有利可圖的交易。今年以來,金條價格上漲了16%,週一達到每盎司2396.59美元。

新冠疫情和俄烏衝突造成的供應鏈中斷,以及全球利率急劇上升導致這些國家的貨幣下挫和通貨膨脹加劇,使非洲國家受到的影響最爲嚴重

隨著加沙衝突、貿易衝突以及對特朗普連任美國總統可能帶來的影響的擔憂,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再度升溫

南蘇丹央行行長詹姆斯-阿里卡-加朗(James Alic Garang)上週末重申,該國計劃通過增加黃金等其他資源來擴大儲備基礎。他說:“我們正在準備政策文件,研究其他國家的例子和經驗教訓。”

烏干達央行計劃直接向手工採礦者購買金條,以緩解“外匯儲備下降的問題,並應對國際金融市場的相關風險”。烏干達的外匯儲備因反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者立法後的資本外逃而受到打擊,這促使世界銀行在八月份停止向這個東非國家提供新的融資。

尼日利亞立法者還建議央行使用黃金來支持和穩定奈拉,緩和通脹風險。這個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的貨幣是今年全球兌美元匯率表現最差的貨幣,僅次於黎巴嫩鎊,部分原因是旨在創造自由浮動奈拉導致的貨幣貶值。

去年,由於香草出口收入減少,馬達加斯加央行開始在中國購買黃金。今年6月,坦桑尼亞表示將斥資4億美元購買6噸黃金。津巴布韋於2022年首次嘗試發行金幣,並於4月初推出了以金銀支持的貨幣,以幫助抑制通脹螺旋式上升和匯率波動。

津巴布韋黃金(Zimbabwe Gold或ZiG,這是一種以黃金爲基礎的數字代幣)由2.5噸黃金支持。這是津巴布韋15年來第六次嘗試使用正常運作的本地貨幣,以取代2024年兌美元已貶值80%的津巴布韋元。行長約翰-穆沙亞萬胡計劃在今年將黃金儲備增加到3噸以上,並停止發行金幣,而是將金塊轉入國家金庫。

世界黃金協會央行全球負責人範紹凱(Shaokai Fan)在通過電子郵件回答問題時說,在過去的兩年裏,該協會與各國央行合作,從小型礦商那裏制定了中國採購計劃。

他說:“各國央行可以使用本國貨幣將黃金加入官方儲備,從而增加儲備資產,而不必犧牲其他硬通貨儲備。”

不過,迪拜Tellimer公司的新興市場股票策略師Hasnain Malik說,黃金熱並不意味著人們期望金銀會成爲美元的“流動替代品”,“然而,對於那些認爲黃金價格會上漲、美元價格會下跌,或者其獲得美元的途徑可能會因制裁而受到損害的國家來說,增加黃金在其儲備中的配置可能是有意義的”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