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全球交易所宕機風波,背後都有哪些原因?】北美1. 紐約

【盤點全球交易所宕機風波,背後都有哪些原因?】
北美
1. 紐約證券交易所:2015年7月8日中午,紐交所突然大規模暫停交易,時長三個半小時。緊急檢查後,紐交所表示,故障由交易所內部系統技術問題導致,而非外部網絡攻擊或其他原因。
2. 納斯達克交易所:2013年8月,納斯達克交易所出現嚴重的技術故障,導致這家交易所的股票交易全面癱瘓,包括蘋果、谷歌、微軟在內的上市公司都不得不停止交易。在無法交易的三個小時內,該故障凍結了超過5.7萬億美元的市值,當時有多種說法指向了IT技術故障原因、高頻交易原因。
3.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2014年8月24日,芝商所的全球電子交易系統平臺開盤後因技術問題發生停頓,導致期貨市場電子交易暫停長達4小時,受影響的合約包括美國股票指數、美國國債、原油及黃金、白銀等衍生品。
4. 多倫多證券交易所:2020年2月28日,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宣佈因“技術問題”暫停股票交易。多倫多交易所母公司TMX集團在社交媒體上宣佈,受到訂單系統故障的影響,多倫多交易所、多倫多創業板市場以及Alpha交易系統已經停止交易。投資者無法提交、調整或取消已有的訂單。
亞洲
1. 上海證券交易所:2024年9月27日,開盤後股票競價交易出現成交確認緩慢的異常。交易者長時間不清楚已報委託的狀態。交易者不斷撤單並重新申報,導致券商到交易所的流量迅速激增並積壓。至11時17分左右,交易開始有所恢復。
2. 香港交易所:2019年9月5日,港交所衍生品市場交易系統發生故障,造成期貨市場出現近20年來的首次停市。港交所確認,衍生產品市場交易異常系供應商提供的交易系統軟件問題。
3. 東京證券交易:2018年10月9日上午,因股票交易系統發生故障,SMBC日興證券等一部分證券公司出現無法進行交易的情況。在2012年2月2日上午,東京證券交易所繫統也曾出現故障,導致索尼、東京電力等241支上市股票停止交易。
4. 新加坡交易所:2016年7月14日,因系統出現重複的交易確認信息,新交所開盤兩個多小時候便進入“調整期”,暫停股票交易。同年12月,發生了部分衍生品合約開盤交易延誤兩個半小時的意外,新交所事後並未說明發生故障的原因。
5. 俄羅斯交易所:2014年7月30日,俄羅斯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場因軟件故障致使交易突然中斷,此時據當日收盤還有3小時。經近兩個小時的檢修,交易於下午5時50分正式恢復,收盤時間順延30分鐘。
6. 孟買證券交易所:2014年7月3日上午遭遇網絡故障,被迫暫停交易,這是一個月內發生的第二次系統宕機,在2014年6月,該交易所也遭遇一次技術故障,導致近1小時的實時數據空白。
歐洲
1. 泛歐交易所:2020年10月19日,泛歐交易所出現技術故障,導致歐洲數家證券交易所被迫暫停逾兩小時的交易,創下過去兩年以來泛歐交易所最大規模的交易停止狀況。受此影響,覆盤後歐洲股市一度出現恐慌性下跌,拖累歐美股市下跌收盤。
2. 德國證券交易所:2020年4月和7月遭受兩次重大停電,這使中歐和東歐幾個國家的衍生品和股票交易受阻,兩次停電都是由於第三方軟件故障所致。
大洋洲
1. 新西蘭證券交易所:2020年8月,因連續5個交易日遭遇“黑客”攻擊而被迫“宕機”。
2. 澳洲證券交易所:2020年11月16日,由於“市場數據問題”,導致澳洲證券交易所在整個交易日暫停。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