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投行/機構觀點梳理(2024-10-30)

小程序:每日投行/機構觀點梳理

國外

1. 高盛:上調黃金目標價至每盎司2900美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3000美元

高盛預計金價將攀升至高於此前預期的水平,目標爲每盎司2900美元。高盛看漲黃金前景,預計到2025年初,金價將達到每盎司2900美元,高於此前預測的2700美元。這種樂觀情緒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各國央行(尤其是新興市場央行)的黃金購買量激增。此外,高盛預計,到2025年12月,黃金價格將上漲約10%,達到3000美元/盎司。

2. 高盛:交易員高估了美國大選結果“難產”給金融市場帶來的風險

高盛集團表示,全球投資者高估了金融市場因下週美國總統大選結果“難產”而陷入不確定性的風險。該公司Michael Cahill、Lexi Kanter和Alec Phillips稱:“雖然我們認識到尾部風險的可能性,但我們認爲市場參與者似乎有點高估了選舉結果延遲出爐將阻止金融市場在選舉夜或次日清晨消化可能選舉結果的概率。”

3. 高盛:日本央行或逐步上調利率,通縮風險趨於結束

高盛經濟學家Akira Otani表示,日本央行越來越有可能根據潛在通脹水平上調利率,而較少考慮通縮風險。這種風險取決於通脹預期在多大程度上被錨定在一個目標上、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以及可用的政策餘地的程度。從這個角度來看,日本的通縮風險即將結束,原因有三。一是企業似乎對工資和價格上漲持更開放的態度,這有助於通脹預期並起到錨定作用。二是工資和企業盈利的走強正在幫助形成收入與支出之比的良性循環,從而提振中國需求。三是日本的利率較全球其他國家低,且政府債務與GDP之比較高,這意味著政策迴旋餘地有限,但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日本的迴旋餘地比以往更大。

4. 三菱日聯:如果特朗普當選總統,美元可能會升值

三菱日聯分析師Derek Halpenny表示,如果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在11月5日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美元和美國股市可能會上漲,至少在一開始是這樣。特朗普上週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提高關稅的速度比他第一個總統任期內更快的風險更高。不過,美元10月份近4%的漲幅表明,這已經被消化了,可能會限制美元的漲幅。如果特朗普獲勝,歐元兌美元可能會跌破1.0500,但仍將高於平價。

5. 三菱日聯:歐元區經濟疲軟,歐元面臨貶值風險

三菱日聯分析師Derek Halpenny表示,鑑於歐元區充滿挑戰的經濟背景,歐元仍有下跌的風險。大衆關閉工廠、削減工資和裁員的計劃“肯定無助於”扭轉市場情緒。大衆汽車的消息突顯出,由於需求疲軟,汽車製造商正在苦苦掙扎。很明顯,德國製造業已經失去了競爭力。到2024年,德國的實際中國生產總值似乎將連續第二年收縮。這將給歐洲央行帶來繼續降息的壓力。

6. 澳新銀行:日本或組更廣泛執政聯盟,財政政策或趨向擴張

澳新銀行認爲,日本的自民黨-公明黨聯合政府可能會擴大,納入人民民主黨或日本維新會。形成這樣一個聯盟可能會帶來政治穩定,但這可能會以在多個政策議程上妥協爲代價。得注意的是,財政政策將變得更具擴張性,日本央行也可能面臨壓力,被迫要求放鬆計劃中的政策正常化。鑑於政治不確定性上升,短期內日本央行可能會保持謹慎。

7. 華僑銀行:市場消化美國大選風險溢價,金價繼續飆升

華僑銀行全球市場研究部門的兩位成員在一份報告中說,隨著市場繼續消化美國總統大選的風險溢價,金價持續飆升。他們指出,在博彩市場上,特朗普相對於哈里斯的優勢繼續擴大。“這引發了對關稅、通脹和財政問題的擔憂。”這些成員表示,考慮到選舉形勢的不穩定性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做多黃金等防禦性頭寸“短期內仍可能獲得牽引力”。他們補充稱,在圖表上,黃金的阻力位在2800美元/盎司,支撐位在2720美元/盎司。

8. 德商銀行:高企的黃金價格減緩了中國的黃金需求

德國商業銀行大宗商品分析師Carsten Fritsch指出,黃金價格再次逼近2758美元的歷史高點。有進一步的證據表明,金價高企對中國的黃金需求產生了明顯的抑制作用。中國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中國黃金需求量爲742噸,年減11%。首飾需求尤其受到影響,下跌27.5%至400噸。相比之下,金條和金幣的需求則增加了27%,達到283噸"。這反映了黃金作爲避風港和價值儲藏的需求。然而,這遠遠不足以彌補對價格和週期敏感的珠寶需求的疲軟。在這方面,珠寶需求的降幅也不成比例地高達29%。此外,金條和金幣的需求也比前一年減少了9%。因此,目前黃金的傳統需求正在形成逆風而非順風,這很可能會限制金價的進一步上漲潛力。

9. 德商銀行:如果英國預算解決長期投資問題,英鎊或將受益

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Michael Pfister表示,如果英國政府週三公佈的預算將緊縮政策與解決長期投資問題的希望結合起來,英鎊可能會走強,因爲這會增強英國的實力。工黨政府面臨的挑戰是促進投資,以結束公共部門多年來資金不足的局面。然而,英國近年來的支出大於收入,這使得財政狀況變得困難。

10. 潘森宏觀:儘管經濟前景不明朗,德國消費者信心仍將改善

潘森宏觀分析師Melanie Debono在一份報告中說,德國11月份消費者信心數據有所上升,但具體數據再次出現了好壞參半的情況。收入預期進一步上升,但整體經濟前景連續第三個月下滑。不過,由於實際收入正在進一步增長,消費者信心應該會繼續攀升,但也存在潛在的負面影響。近幾個月來,破產和失業人數有所上升,考慮到汽車行業已經宣佈裁員,比如大衆汽車本週就宣佈了裁員,情況可能會進一步惡化。財政緊縮也可能打擊市場情緒。

11. 德商銀行:澳大利亞通脹料將回到目標區間,爲央行帶來好消息

澳大利亞即將公佈第三季度通脹數據,德商銀行外匯分析師Volkmar Baur指出,市場預計將出現令央行滿意的情況。大多數分析師預計,澳大利亞第三季度通脹年率爲2.9%。然而,在我看來,下行風險更大。9月的通脹率甚至可能在2.3%左右。雖然季度通脹率可能已經回到了2-3%的目標區間,但月度通脹率最終可能甚至低於2.5%的隱含目標。不過,儘管這一切可能會讓央行官員感到高興,但不太可能說服他們在下週降息。雖然較低的通脹率滿足了降息的條件之一,但澳洲聯儲仍然認爲,在勞動力市場仍然非常強勁、工資增長仍然過高的情況下,通脹風險仍在上升。對澳元來說,較低的通脹,特別是如果通脹意外下行,可能會在短期內導致其疲軟。在這種情況下,市場肯定會考慮澳洲聯儲提前降息的可能性。然而,這種疲軟很可能是短暫的,因爲我不認爲澳洲聯儲下週會降息。

中國

1. 中信建投:短期內對轉債資產持中性的態度,長期持樂觀態度

中信建投研報表示,短期內對轉債資產持中性的態度,長期持樂觀態度。目前的轉債估值已經體現了對權益市場未來的樂觀預期,但是目前佈局能否實現收益的關鍵則在於權益的上行斜率,期待後續相關會議進一步增強市場信心,打消對於權益斜率不及轉債時間價值消失速度的擔憂。目前階段建議:①轉債佈局思路從整體性的“攤大餅”思路,逐步聚焦優質基本面個券;②建議關注剩餘期限4年以上的個券以及③估值相對較低的次新個券。

2. 中信證券:光伏行業協會發出防內卷倡議,多重利好有望提振光伏行業低位投資價值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光伏行業協會提出行業“防內卷”倡議,有望推動行業長期健康發展。中國1-9月光伏發電量及新增裝機數據均顯著高於中國全國電力行業平均水平,在風光大基地持續建設的背景下,四季度光伏裝機量有望繼續走高。雖然當前產業鏈價格仍舊承壓,但8月組件招標已出現顯著增長,同時疊加外圍政策可能的邊際改善,我們認爲產業鏈內各環節已具備較大投資價值,建議關注競爭格局明確、受益技術迭代、量增及盈利能力提升邏輯明確的優質輔材龍頭標的。

3. 中信建投:生豬市場預計供需雙增,養殖利潤區間趨穩

中信建投研報表示,10月以來,中國全國生豬均價整體小幅震盪下行,主要系供給端增量所致,即恰逢前期新增中大豬出欄窗口期,湧益數據統計10月上旬二育銷量佔比6.09%,環比提升3.69pcts,且消費端無明顯提振,導致豬價承壓下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中國全國能繁母豬存欄4062萬頭,同比下降4.2%;環比增長0.6%。展望後市,供需雙增格局將至。今年新生仔豬數量自3月持續增加,對應秋冬消費旺季;從中大豬存欄看,9月中國全國5月齡以上中大豬存欄同比下降4.6%,環比增長1.5%,已連續4個月增長,預示著未來2-3個月的肥豬上市量將較之前的月份增多。養殖盈利背景下,產能去化動力不足,預計後市產能仍以小幅波動爲主,對應豬價小幅波動,仍需關注母豬生產效率提升及冬季疫病情況。

4. 光大證券:短期市場大概率延續結構性行情、熱點輪動的題材炒作風格

光大證券研報表示,市場連續上漲之後,出現調整是正常的;並且,題材炒作的熱情仍然較高,短期市場大概率延續結構性行情、熱點輪動的題材炒作風格。靜待10月經濟數據披露,有望提振市場信心,指數或將再次向上。

5. 方正證券:青年消費爲促消費關鍵,提升就業或助力恢復消費增長

方正證券研報稱,近期宏觀政策加大了對消費的關注,我們認爲促消費需要抓住“牛鼻子”,青年消費或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2020年前,青年家庭消費增速是整體消費的1.4倍,貢獻了近六成的消費增長,是中國消費的“領頭羊”;2020年後,“領頭羊”減速,青年消費增速下降的幅度比其他羣體更大(30歲以下家庭消費預期指數比高點下降6.6%,41—50歲家庭下降4.7%),使得整體消費難以維持此前增速。青年消費減速源於就業壓力,經濟結構和就業結構調整滯後於教育水平,而隨著結構轉型完成,新質生產力相關行業創造更多知識密集型就業崗位,青年就業和消費未來都有望改善。

6. 民生證券:財政缺口需增量政策,四季度普通國債增發1萬億概率較高

民生證券在報告中稱,今年財政預計存在2.68萬億元人民幣的缺口,政府爲保障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或需相關增量政策應對。若四季度增發普通國債實際落地,綜合考慮年內需求以及後續的空間、節奏,1萬億元規模的概率或更高。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