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投行/機構觀點梳理(2025-05-08)

小程序:每日投行/機構觀點梳理

國外

1. 高盛:中國股市保持韌性,維持“增持”評級

高盛發佈研報稱,中國股市保持韌性,原因包括美元走弱、經濟增長強勁以及中國政策支持。高盛維持對中國股市的“增持”評級,並上調2025年每股收益預測,將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12個月目標點位分別上調至78點和4400點,這意味著其潛在回報率分別爲7%和15%。近期,高盛還將全年南向資金淨買入額的預期從750億美元上調至1100億美元,原因包括資金從美國流向中國、H股的成長性與估值優勢,以及新股IPO和“迴歸”上市推動南向可投資範圍擴大。

2. 高盛:提高MSCI中國及滬深300未來12個月目標值

高盛最新報告將未來12個月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目標值抬高至78點和4400點,這意味著有7%和15%的潛在上升空間。

3. 高盛:上調美國核心PCE通脹到2025年底增長3.8%

高盛經濟學家預計美國核心PCE通脹到2025年底增長3.8%(此前預測爲3.5%),2026年底2.7%(此前預測2.3%)。與這些預測相比,最新公佈的核心PCE數據僅爲2.6%。高盛表示,美元因關稅消息而走弱,這種走弱放大了關稅對價格的直接影響,而非抵消這種影響。

4. 高盛:就業市場走弱尚需時日,下月大概率保持觀望

高盛資管公共投資首席投資官Ashish Shah表示,目前美聯儲仍在觀望,等待不確定性的消除。近期的就業數據支持了美聯儲的立場,勞動力市場需要走弱到足以重啓寬鬆週期。然而,勞動力市場的任何疲軟都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顯現出來,我們認爲下個月的會議上再次維持利率的可能性更大。

5. 美銀:金價可以輕鬆交易於3000上方,但目前不會超過3500

在美聯儲警告關稅給經濟帶來不確定性後,亞洲早盤金價走高。在經濟不確定時期,貴金屬往往表現良好。不過,對美國貿易會談舉行會談的預期可能會限制價格上漲。美銀全球研究全球大宗商品研究團隊在一份報告中稱,根據美銀全球研究的供需模型,金價可以輕鬆在3000美元/盎司上方交易,但目前不會超過3500美元/盎司,尤其是在貿易爭端緩解的情況下。

6. 花旗:將布油短期價格預測下調至55美元,因美伊核協議有望達成

花旗研究週四將布倫特原油三個月期預估從先前預估的每桶60美元下調至55美元,因美伊核協議談判重啓,提高了最終達成協議的可能性。花旗表示,由於市場供應增加,美國和伊朗之間的協議可能會緩解制裁,這可能會推動布倫特原油價格跌至每桶50美元。但如果沒有達成協議,以及遏制伊朗核計劃等可能升級的行動,可能會將油價推高至每桶70美元或更高。花旗認爲最終達成協議的可能性爲60%。

7. 三菱日聯:美聯儲對降息的謹慎態度不一定令美元走強

三菱日聯銀行分析師哈爾潘尼在一份報告中說,如果美聯儲在週三的會議上對未來幾個月降息的可能性持謹慎態度,美元不一定會升值。他說,自4月初以來,歐元走強,儘管歐盟與美國兩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差已經向有利於美國的方向移動。這意味著有關降息的謹慎信號不一定會提振美元。哈爾潘尼說,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對美國經濟將走弱的強烈預期意味著美元可能會保持疲軟或進一步走弱。

8. 潘森宏觀:預計英國央行年內還將再降息75個基點

潘森宏觀首席英國經濟學家Robert Wood表示,下調對2025年和2026年的英國經濟增長預測,現在預計該國GDP將在2025年和2026年分別增長0.9%和1%,低於之前的1.1%和1.5%。儘管3月份通脹率已降至2.6%,但預計未來幾個月通脹率將大幅回升,第二季度可能達到3.4%,到年底僅會降至3.3%。自上次預測評估以來的大部分數據通常會使MPC保持絕對謹慎的立場。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已經顛覆了全球經濟,擾亂了金融市場。在這種背景下,潘森宏觀預計英國央行今年還會有三次25個基點的降息,包括5月和6月的連續降息,以及在11月的最後一次降息。

9. 道明證券:如果英國央行暗示更激進的降息,英鎊將面臨打擊

道明證券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稱,如果英國央行週四的政策決定暗示將加大降息力度,英鎊可能走弱。他們表示,英國央行可能以8票贊成、1票反對的投票結果決定降息25個基點,政策制定者丁格拉可能投票贊成降息50個基點。在貿易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英國央行還可能下調經濟增長預期,並從進一步降息的指引中刪除“逐步”一詞。“通脹水平低於市場預期和貨幣政策報告的預測,這讓成員們對繼續降息充滿信心。”

10. 潘森宏觀:德國3月份工廠訂單表現強勁,但後續將受到關稅打擊

潘森宏觀分析師Claus Vistesen在一份報告中說,德國3月份製造業訂單輕鬆超過市場預期,但貿易不確定性將拖累未來的經濟活動。他說,美國進口商在加徵關稅前提前囤貨可能是原因之一,不過影響的規模難以量化。醫藥訂單增長17%,部分反映了美國進口企業爲趕在該行業可能被加徵關稅之前做出的努力。但貿易擔憂將繼續拖累投資,儘管出口表現強勁,消費增長僅略微放緩。他表示,如果企業考慮到在總理默茨領導的新政府,中國政治變得更加清晰,那麼數據就存在上行風險。

11. 荷蘭國際:歐元可能受益於去美元化,但仍有路要走

荷蘭國際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稱,歐元可能受益於外匯儲備的去美元化,但要提高歐元計價資產的吸引力,還有更多工作要做。“如果各國央行對歐元的需求恢復到本世紀初的水平,以歐元計價的外匯儲備可能會增加約4500億歐元。”美國國債的淨髮行主要由中國私人投資者吸收,而主要的亞洲投資者正在退出市場,這有助於去美元化。爲了吸引這些資金,歐洲需要提供一個高質量、高流動性的資產池,以與美國國債競爭。

中國

1. 中金:美聯儲不會先發制人降息

中金公司研報稱,美聯儲5月會議按兵不動,符合市場預期。貨幣政策聲明指出失業率上升與通脹走高的風險均已加劇,暗示政策環境面臨“滯脹”風險,但由於當前經濟數據仍然穩健,美聯儲也不急於行動。中金公司認爲,美聯儲短期內不會降息,尤其不會先發制人降息,未來的降息路徑將取決於關稅談判:若談判未取得實質性進展、關稅居高不下,美聯儲可能被迫開啓“衰退式”降息,年底前或降息100個基點;但若談判達成有效成果、關稅降低,美聯儲或推遲至12月降息,降息幅度也將更加溫和。

2. 中金:央行降息,後續銀行存款利率也有可能隨之調降

中金研報稱,本次人行降息是一次利率中樞的普降,一是7天逆回購利率下調10bp到1.4%;同時央行預計這將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隨之下行0.1個百分點。截至2025年3月,人民幣貸款餘額是265萬億元,降低0.1個百分點的利率節省實體經濟付息成本2650億元左右。二是降低所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0.25個百分點。三是降低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隨著利率中樞的普遍調整,接下來需要觀察銀行存款利率是否也會繼續調整。

3. 中信證券:中美貿易談判進程或可總結爲“三步走”

何立峯副總理將在訪瑞期間與美方牽頭人美國中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舉行會談,本輪中美關稅博弈出現破冰式接觸。近期特朗普團隊在關稅表態上漸趨緩和,我們認爲其面臨的“負向約束”逐漸逼近是核心原因。我們預計,後續的中美貿易談判進程或可總結爲“三步走”:首先是破冰;其次是圍繞美國如何在單邊關稅上做出讓步、如何建立對話機制進行博弈和溝通,並建立常態化對話機制;最後是圍繞雙方關切的核心問題開展持續博弈和談判。

4. 中信證券:依舊預計美聯儲年內降息次數小於或等於2次

中信證券研報稱,2025年5月美聯儲議息會議維持政策利率不變,會議聲明強調“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劇”。鮑威爾發言全程圍繞“不確定”和“邊走邊看”兩個詞,看似幾乎沒有增量信息。不過,基於我們“transitory inflation+ weaker growth+ high uncertainty”的分析框架,當前美國經濟數據和通脹預期對應降息預期有所削減。我們依舊預計美聯儲年內降息次數小於或等於2次,並且預計6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將維持政策利率不變。市場方面,平淡的會議未掀起太多波瀾,我們預計市場短期仍將圍繞特朗普關稅政策交易,外匯市場美元看跌情緒仍重,美股前景尚不清晰,預計短期仍將保持高波動。

5. 中信證券:供給持續收縮,收儲加力擴圍

中信證券研報稱,2025年前111天,我們統計各地擬利用專項債收儲規模已經達到2090億元,1-4月披露專項債收儲逐月快速上升,專項債收儲已經不侷限於個別區域,而在普遍推開。2018年和之後出讓的土地一旦被公告收儲,則統計收儲價格相對於土地出讓成交價折讓12%,收儲有力夯實了房企的淨資產。我們認爲,收儲是供給收縮政策的核心內容,並和金融支持政策、需求支持政策一起,構成了中國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最關鍵政策組合。

6. 中信證券:一攬子金融政策對銀行經營預期影響中性偏正向

中信證券點評5月7日國新辦“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新聞發佈會稱,“一行一局一會”定調積極,支持性的貨幣政策有望提振宏觀經濟運行表現。降息雖然影響銀行資產收益率和息差,但降息幅度小於預期隱含監管對於銀行息差的兼顧,同時預計後續將引導銀行存款掛牌利率下降,有效對沖負面影響。針對房地產、小微、外貿等重點部門的支持政策也有望穩定銀行相關資產風險預期。整體而言,新政對於銀行經營預期影響中性偏正向。

7. 中信建投:未來生育補貼或可在三個維度上做出改善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稱,從已有實踐經驗看,地方生育補貼政策效果有限,主要癥結在於三點:①針對一孩補貼過少(一胎生育率貢獻最大、近年下滑最快,同時也最需補貼);②地方補貼力度不足,緣起既有財政體系下地方政府激勵兼容未得妥善解決;③地方補貼割裂(表現爲強調父母戶籍)和人口流動之間矛盾並未有效解決。未來生育補貼或可在三個維度上做出改善:①補貼重心從三孩轉向一孩,改善初育體驗與再生育意願;②加大生育補貼力度;③中央統籌生育補貼,探索地方激勵兼容的生育補貼模式。

8. 中信證券:2025年將成爲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的量產元年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2025年將成爲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的量產元年。從投資思路來看:1)看好具身智能機器人板塊,並且認爲該板塊已成爲2025年及未來5-10年的最重要的科技產業機會之一;2)建議關注核心產業鏈環節具備高競爭壁壘的公司的投資機會,在產業革命中持續兌現業績消化估值並穿越產業浪潮起伏;3)建議關注新進入玩家及潛在顛覆性技術路徑帶來的估值拉動,不僅包括新進入的科技巨頭和主機廠的相關公司,還包括各零部件環節的玩家。

9. 中信證券:預計存款降息將很快開始逐步推進

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將通過利率自律機制引導商業銀行相應下調存款利率。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此舉有利於降低銀行的負債成本,爲銀行騰出更多的利潤空間,提升銀行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在貸款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下調存款利率有助於穩定銀行的淨息差,避免銀行因息差過窄而面臨經營壓力,增強銀行可持續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明明預計,存款降息很快會開始逐步推進,參考以往的調整經驗,不同期限下調5至20基點不等。“具體的調整時間和節奏可能因銀行而異,預計大型銀行會率先行動,中小銀行則可能會根據自身情況和市場競爭狀況稍作延遲後跟進。”(上證報)

10. 民生宏觀:美聯儲主觀上在6月降息的意願並不強

民生證券宏觀團隊研報稱,爲什麼我們認爲當前美聯儲主觀上在6月降息的意願並不強?一是美聯儲當前基於數據的政策框架是“滯後”的,而在6月會議之前最大的問題是無法獲得足夠的數據給聯儲採取措施的勇氣。6月18至19日議息會議之前,聯儲只能看到5月的CPI和PPI,而此前的數據給出的寬鬆理由底氣是不足的。二是6月議息會議召開的時點十分“不湊巧”。白宮設置90天關稅暫緩時間窗口的最後期限是7月8日,計劃通過新減稅和支出法案的最後期限是7月4日,而聯儲議息會議是在6月18至19日。而在這兩項政策階段性成果出現之前,前瞻性降息意味著要承擔較大風險——若關稅談判和減稅推進順利,美聯儲完全有理由在寬鬆上“徐徐圖之”。

11. 東吳證券:明確的政策執行路徑爲市場注入強勁信心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表示,此次一攬子金融政策的發佈,充分體現出中央對宏觀經濟形勢的精準認知。各項政策高效落地、協同打出“組合拳”,清晰的政策邏輯、務實的政策內容、明確的政策執行路徑爲市場注入強勁信心。蘆哲認爲,短期來看,在市場情緒和資金較爲充足的情況下,本次會議發佈的政策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對新增流動性的預期,實現穩固資本市場的目標。中長期來看,總量政策調控和結構性的精準滴灌,進一步推動實體經濟穩健發展,向長期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邁進。隨著各項政策逐步執行、見效,資本市場的內在穩定性有望進一步提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有望邁上新臺階。(上證報)

12. 華泰證券:美聯儲後續降息決策取決於關稅及數據,特別是就業數據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雖然近期美國軟數據(soft data)整體走弱,但硬數據(hard data)維持穩健,且關稅政策以及失業率/通脹前景存在較大不確定性。5月會議顯示美聯儲維持此前的觀望立場,不急於降息,計劃等待形勢明朗後再行動,且降息決策要取決於失業率和通脹之間的權衡。往前看,美聯儲後續降息決策主要取決於hard data的走勢,特別是就業數據。如果就業數據在6月會議前明顯走弱,而4-5月通脹壓力仍可控,那麼美聯儲仍有一定概率在6月降息,否則美聯儲再次降息決策可能要推遲到7月或者以後。後續我們繼續重點關注美國關稅政策的變化以及包括就業數據在內的hard data以判斷聯儲的降息決策。

13. 華創證券:“一行一局一會”打出組合拳將帶來市場風險偏好的加強

華創證券首席分析師姚佩表示,本次會議內容可分爲兩大部分:一是支持實體經濟,二是支持資本市場。針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包括總量和結構兩方面。總量方面,降準降息落地。結構方面,中國央行在資金投向方面擁有更大的靈活性和指引性,當前更多傾向於科技創新和擴內需。針對資本市場的支持主要體現在對“平準基金”和中長線資金入市的進一步堅定。姚佩認爲,“一行一局一會”打出組合拳,後續各部委或密集召開新聞發佈會,可能形成“一攬子”政策的加速落地。對股市來說,短期風險偏好的穩定比基本面修復更重要,此刻不必悲觀,量比價更重要。過去10個交易日A股日均成交額1.1萬億元,未來一到兩週市場若持續放量,將構建更紮實的底部,帶來風險偏好的加強和向上反彈的信心。

14. 方正證券:輕量化是人形機器人重要產業趨勢,鎂合金、PEEK等材料或迎來滲透率向上

方正證券研報認爲,輕量化助力人形機器人在續航、性能、使用壽命等多方面優化提升,是大勢所趨。在政策、資本等加持下,人形機器人產業提速,有望於不遠的將來實現商業閉環。特斯拉、優必選、宇樹等主流機器人廠商在迭代過程中均不同程度呈現減重、輕量化趨勢。特斯拉於2023年12月推出OptimusGen2,其相較Gen1除了在傳感器等方面的變化,體重減輕10kg,步行速度提升30%。機器人輕量化可選材料包括鋁、鎂、PEEK、碳纖維材料等,在機器人軀體外殼、關節殼體、齒輪、軸承、減速器/電機零部件等領域或將廣泛應用。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