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大佬語出驚人:美聯儲主席職位不該存在,下任接盤俠註定“背

特朗普近日暗示,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不降息,他可能重演《飛黃騰達》經典臺詞——“你被解僱了!” 。這番言論引發股市震盪後,特朗普雖收回威脅,但幾乎可以肯定他不會在明年5月鮑威爾任期屆滿時予以連任。

據媒體報道,接替鮑威爾的熱門人選包括中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前美聯儲理事凱文·沃什(Kevin Warsh)和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

下任美聯儲主席的“必死局”

但比“誰將上任”更關鍵的問題是:爲何會有人願意接手這個“燙手山芋”?下一任美聯儲主席極可能面臨又一場美聯儲製造的金融危機。

當前美國國債已突破37萬億美元且持續攀升,國會卻鮮有人認真對待削減開支。這迫使美聯儲必須維持低利率以控制債務利息成本,結果導致債務貨幣化持續、更多資金湧入市場、美元購買力下降、民衆生活水平縮水。自1971年美元與黃金徹底脫鉤以來,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不斷扭曲市場,製造出“泡沫——繁榮——崩潰”的經濟週期怪圈。

隨著投資者對國債需求下降,美聯儲被迫加大購債力度,向經濟注入更多流動性,進一步削弱美元價值。對國家債務影響貨幣政策的擔憂,正是近期金價暴漲和加密貨幣受捧的關鍵因素,也是多國增持黃金、挑戰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核心動因。

無論誰接棒鮑威爾,都將面臨雙重絕境:

選擇維持低利率保障政府償債能力,卻可能引爆美聯儲製造的新一輪經濟危機;

選擇加息抑制通脹,又將推高政府和私營部門債務成本至不可持續水平,引發嚴重衰退。

國會和特朗普正以“花費25億美元裝修美聯儲總部”爲由抨擊鮑威爾。這固然是納稅人資金的浪費,但相比美聯儲通脹政策對民衆的傷害,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貝森特提議將調查範圍從裝修費用擴展至“整個美聯儲體系”,以評估其“是否完成使命”。這暗示他可能支持《審計美聯儲》(Audit the Fed)法案立法——這是迴歸憲法貨幣體系的重要一步。

但深諳奧地利經濟學派的人士清楚:由隱祕央行管理的法幣體系永遠無法創造持久繁榮,終將導致經濟崩潰。任何個人或團體都無法知曉“正確”利率水平,美聯儲操控利率的嘗試與其他中央計劃一樣具有破壞性。

因此,關於“誰該擔任美聯儲主席”的正確答案或許是——根本不該存在這個職位。

以上觀點來自羅恩·保羅學院(Ron Paul Institute) 的羅恩·保羅,他是自得克薩斯州的美國政壇元老、曾三次競選美國總統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