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首席經濟學家警告:這是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簡·哈祖斯(Jan Hatzius)近日發佈了一份報告,詳細闡述了他們認爲的宏觀經濟前景所面臨的金融風險。這份報告深入分析了高盛的金融過剩監測器(Financial Excess Monitor)數據。

該數據顯示,目前股票和房地產的估值已處於較高水平,且私人部門的金融失衡風險依然較低,但在公共部門的風險卻高得多。

以下是高盛報告中的主要觀點。

股票估值

儘管利率高企、不確定性增加以及地緣衝突風險上升,但美國股票估值仍處於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引發了人們對估值可能脫離基本面的擔憂。

高盛的投資組合策略師模型顯示,估值的基本驅動因素可以解釋當前高估值的大部分原因,但並非全部(模型預測的市盈率爲20.7倍,而目前實際爲22.4倍,自1990年以來的平均水平爲15.9倍)。

該團隊的投機交易指數也表明,當前的風險較高。其中一個跡象是“迷因股”交易,這表明市場風險偏好尤其高漲。

房價

雖然金融過剩監測器提示了一些房價風險,但高盛團隊對此並不那麼擔憂,因爲當前的高房價反映的是單戶住宅持續存在的供需不平衡,而非寬鬆的貸款標準或投機性購買所致,後者纔會構成真正的金融穩定隱憂。

單戶住宅的短缺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從而限制房價大幅下跌的風險。此外,寬鬆的貸款標準並非房價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抵押貸款發放時的信用評分中位數仍略高於疫情前的水平。

家庭債務

關於家庭借貸,投資者主要關注以下問題。市場長期以來的擔憂是儲蓄率過低。儘管俄烏衝突引起的經濟前景擔憂可能促使家庭減少消費並增加儲蓄,但高盛全球投資研究(GIR)的模型持續顯示,低儲蓄率與其基本驅動因素相符,其中最重要的是高家庭財富。

另一個擔憂是,高消費信貸拖欠率預示出金融的脆弱性。高盛團隊對此擔憂較少,因爲拖欠率的上升主要反映了無意中的風險貸款,而非家庭財務狀況的惡化,且拖欠率目前已趨於平穩。

企業債務

近年來,企業利息支出已大幅增加,但迄今爲止,其影響看起來有限。高盛全球投資研究(GIR)估計,未來兩年再融資到期債務只會使利息支出增加3%(而其去年估計未來兩年將增加7%),這既反映了大量債務已按較高利率完成再融資,也反映了企業債務利率已大幅下降

財政可持續性

對於美國而言,中長期面臨的最大風險或許是,如果債務及相應的利息支出增長到足夠大的規模,那麼僅僅爲了穩定債務佔中國生產總值(GDP)的比率,就可能需要持續的財政盈餘,且其規模之大將難以維持。

雖然很難預測市場何時會對此問題感到更加擔憂,但由此導致的任何利率上行壓力都可能收緊更廣泛的金融條件,尤其是在資產估值已然處於高位的情況下,並對經濟增長造成拖累。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