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歡迎您使用群益社群平台所提供的各項金融資訊服務,為維護您的權益,使用網站請閱讀以下聲明,使用者將視為同意本網站各項聲明:
群益社群平台及其資料提供者、合作結盟廠商與相關電信業者網路系統因硬體設備之故障、失靈或人為操作上之疏失導致傳輸無法使用、遲延、或造成任何資料內容(包括文字、數字、圖片、聲音、影像)遺失中斷、暫時、缺漏、更新延誤或儲存上之錯誤,群益社群平台均不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站上所提供之投資建議及參考資料內容,不得作為任何交易行為之依據,使用者依建議或資料內容進行任何投資行為所產生之風險及盈虧,均需完全自行負擔,群益社群平台不對使用者之投資決策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中之所有鏈結可能連結到其他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對被鏈結之該等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上所提供之產品、服務或資訊,群益社群平台概不擔保其真實性、即時性、正確性及完整性。
群益社群平台對於第三人透過本網站銷售的任何商品,或提供之各種商品促銷資訊及廣告,群益社群平台均不對其交易安全、商品及服務內容負任何擔保責任,其間之所有交易、擔保、賠償責任及售後服務皆係存在於使用者與商品或勞務提供者之間,使用者應事先詳讀各項規格與活動說明,交易期間如因商品或服務提供者發生任何變故或產生糾紛,群益社群平台不負任何責任。
使用者同意群益社群平台保留修改本聲明之權利,修改後之聲明將公佈於群益社群平台上,不另行個別通知使用者。
使用者之發言不能涉及招攬、投顧行為、抬價、點位等內容(涉及個別期貨交易契約未來交易價位之研判、建議或提供交易策略之建議),若有發現此行為本網站對其留言不負任何責任,並將會刪除相關資料如文字、圖片或檔案以及會員身分。
各國貿易代表正在緊張進行最後談判,以避免美國自本週五凌晨起徵收懲罰性高關稅。
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確定對大多數主要貿易伙伴徵收的新關稅稅率,而其他國家則仍處於不確定狀態中。
白宮一位官員證實,特朗普計劃於當地時間週四簽署新的行政命令,對一些未能在他設定的最後期限前達成協議的國家徵收更高的關稅。
這可能涵蓋多個美國最大貿易伙伴,包括加拿大、墨西哥等。這讓這些國家的領導人以及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官員紛紛嘗試在最後時刻爭取協議或延期,儘管多數人對此並不抱希望。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美國談判人員正在像榨檸檬一樣榨乾臺灣。美國想全面進入臺灣市場。”
與以往不同,這一次白宮堅持特朗普將如期執行關稅措施,不會再次延期。自4月2日首次啓動所謂“對等”關稅以來,特朗普此前已經兩度延後執行時間。
“8月1日就是8月1日——堅定不移,絕不延期。對美國來說是個大日子!!!”特朗普週三在自有社交平臺Truth Social上發文寫道。
隨後,特朗普又連續採取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貿易動作:簽署行政命令將對巴西的關稅提高至50%,對半成品銅產品設立新關稅,並取消海外低價包裹的關稅豁免。他還宣佈與韓國達成初步協議:韓國將對美國投資超3500億美元、購買逾10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並降低關稅壁壘,作爲回報,美國將對韓國產品徵收15%的關稅。
特朗普還宣佈與巴基斯坦達成另一項協議,稱“美巴將共同開發其巨大的石油儲備”,但並未提及是否會降低對該國的關稅。
此前,特朗普通過徵收高額新關稅的威脅,已與日本、歐盟、英國、韓國及若干快速發展的東南亞國家達成初步貿易和投資協議,關稅設定在15%至20%之間。
白宮確認,特朗普計劃最遲在當地時間週四午夜前簽署新行政命令,以正式執行已商定的關稅協議,並避免這些協議退回到4月宣佈的原始關稅水平。一位官員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是否會舉行公開儀式宣佈這場全球貿易戰的“勝利”,或只是私下籤署命令後發佈。
根據採訪,目前尚未與特朗普政府就降低4月2日關稅達成協議的六國官員表示,儘管他們已作出諸多讓步,但在大限前仍不樂觀能夠達成協議。他們一致認爲,更高的關稅將嚴重打擊本國依賴出口至美國的企業。
“他們其實沒什麼可以做的,”前美國貿易談判官馬克·林斯科特(Mark Linscott)說。“如果一個國家太小,不值得被專門談判,那就只能接受美國給的條件,然後再想辦法怎麼緩解衝擊。”
中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週二在CNBC受訪時也表達了類似看法,不過他淡化了影響。“即便這些關稅恢復生效幾天或幾周,也不至於世界末日,只要各國在繼續推進談判,並真誠協商。”
今年4月初,特朗普曾短暫對近60個貿易伙伴實施10%至50%的“對等”關稅,隨後暫停90天,並將原定7月8日的期限延至8月1日。他還向20多個國家發出信函,威脅將實施不同甚至更高的關稅。32個在4月初被徵稅的國家沒有收到此類信函。
週三上午,特朗普宣佈將對印度商品徵收25%的關稅——印度原本未被設定稅率。符合典型“特朗普風格”的是,他隨後又暗示,可能在週五前與新德里保留一定談判餘地。
另外還有22個國家已收到信函,明確8月1日起將適用新關稅,但這些國家似乎並未接近達成協議。名單中既有與特朗普政府談判陷入停滯的重要貿易伙伴,如臺灣,也包括萊索托、馬達加斯加等面臨高達50%關稅的小國。此外,還包括美國最大的兩個貿易伙伴——北美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
加拿大總理卡尼本週派出其高級幕僚及其他貿易官員前往華盛頓談判。墨西哥總統辛鮑姆本週早些時候表示仍希望在週五前達成協議。但“這幾乎是不現實的幻想,”美國駐墨西哥商會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佩德羅·卡薩斯·阿拉特里斯特(Pedro Casas Alatriste)說,儘管他補充,“我仍抱有一絲希望,也許會有轉機。”
各方的“不急”情緒部分源自目前大多數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產品,只要符合《美墨加協定》(USMCA)要求,仍可免於徵收關稅——這是特朗普第一任期內重籤的北美貿易協議。
一位加拿大官員稱:“加拿大在USMCA中享有非常重要的豁免條款,對美國本身也有利,這可能給加拿大爭取一個合適協議的空間,而不是倉促簽約。”
白宮官員直言,目前他們的主要焦點是在與少數大國談判,而對其他國家則是直接下通知、定稅率。
“我們現在在跟其他一些國家談判,剩下的國家我們就是直接寄張賬單,告訴他們你要交多少關稅。”特朗普週三在白宮對記者表示,“顯然這涵蓋了大部分國家,因爲你知道,這世界上有幾百個國家。”
然而,與部分大貿易伙伴的談判仍陷入泥淖。
臺灣的談判人員已努力數月試圖避免高達32%的關稅。他們採取雙軌策略:一方面進行貿易談判,另一方面承諾加購美國商品,包括農產品、液化天然氣與武器,以削減其對美73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本週談判仍在華盛頓持續,但尚未取得突破。
“我認爲每一位領導人都面對這樣的兩難:要親自和總統談判,並預期他會提出比談判代表們談過的更多讓步。”林斯科特說,“而一旦達成協議,(特朗普)就會大肆宣稱美方獲得了巨大成果。”
特朗普政府之所以將某些國家關稅提升至50%,主要理由是美國從這些國家進口遠多於出口。像萊索托、馬達加斯加這樣的非洲小國的處境尤爲不利,這些國家通過《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對美出口紡織品,但進口的美國產品極少。
較大的貿易伙伴如瑞士也面臨困擾。瑞士政府對美國產業品不徵關稅,但由於瑞士出口到美國的大量藥品、高端機械等商品,導致貿易逆差較大。
美國—瑞士商會首席執行官拉胡爾·薩赫加爾(Rahul Sahgal)表示,瑞士的許多消費品牌(例如運動鞋品牌On)尚能承受10%的關稅,但如果提升至31%,多數企業將難以應對。
瑞士與特朗普政府的談判仍在進行中,但薩赫加爾指出,瑞士中國全國只有880萬人口——相當於紐約市人口,要通過增加進口美國產品來重塑貿易平衡,幾乎不可能。
“即使我們每天都喫一塊牛排,每三天喝一瓶波本威士忌,還買一輛哈雷摩托,也幾乎改變不了貿易逆差。”薩赫加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