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專家算了一筆賬:一旦投資者意識到美債風險,黃金將迎爆發!

斯普羅特(Sprott Inc)管理合夥人麥金泰爾(Ryan McIntyre)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金價創下歷史新高背後存在三股長期推動力:央行持續購金爲市場提供支撐、亞洲投資者多年來的穩定買入,以及近期歐美資本通過黃金ETF大舉入場

對我來說,最後一個因素纔是真正的增量需求轉折點。”麥金泰爾強調,全球黃金ETF持倉在2023年5月觸底後,首次實現多年來的持續增長。儘管當前持倉仍比2020年10月的峯值低約17%,但他認爲,一旦美國投資者真正開始擔憂債務問題,這個相對較小的市場將因資金湧入而劇烈波動。

“今年以來,黃金ETF持倉已增長約11%,但距離歷史高點仍有距離。”他補充道,“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參與度正在提升,這是一個新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資金流入不僅來自傳統黃金需求旺盛的亞洲市場,歐洲和北美投資者的加入,使得全球黃金ETF資金流首次整體轉正。這絕對是一個信號,反映出人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劇。

麥金泰爾指出,美國財政狀況已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危險階段。2024財年,美國財政赤字佔GDP的比例高達7%,其中超過一半用於支付淨利息。“這簡直瘋狂。”他表示。

他算了一筆賬:目前,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預測未來幾年名義GDP年增長率約爲4%,而淨利息支出佔GDP的比例已超過3%。這意味著,四分之三的經濟增長將被債務利息吞噬。更令人擔憂的是,CBO預測未來淨利息支出可能突破4%,“屆時,僅利息支出就會超過經濟增長,更不用說新增借款需求——這實際上等於宣佈債務已無法償還。”

“一旦利息支出完全壓倒經濟增長,市場將意識到美國債務已無法通過正常手段償還。”麥金泰爾警告,“到那時,美國政府唯一的選擇就是大規模印鈔,這將進一步削弱美元信用。”

近期,儘管美國政府頻繁調整關稅政策,但市場似乎已對此“脫敏”。麥金泰爾認爲,這反而印證了黃金的避險邏輯:“當政策每小時都在變化時,人們會本能地尋求更穩定的資產。”

更令他擔憂的是美聯儲獨立性的削弱。他提到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局長因就業數據爭議被撤職的事件:“無論數據是否真的被操縱,市場對官方統計的信任正在被侵蝕。”

“一旦投資者對主權風險的認知發生根本性轉變,黃金的上漲將不再是溫和的,而是爆發式的。”他強調,“歷史證明,當市場對貨幣體系失去信心時,資金會迅速湧入黃金。”

儘管斯普羅特長期看多黃金,但麥金泰爾特別指出,白銀可能提供更高的戰術回報。“白銀就像黃金的小兄弟,但它的市場更小,流動性更低,因此波動往往更加劇烈。”

他預測,未來12至24個月內,白銀的表現至少會與黃金持平,甚至可能超越黃金。“當資金開始湧入貴金屬市場時,白銀的漲幅通常會比黃金更誇張。”

麥金泰爾建議,投資者應將至少10%的淨資產配置在黃金上。“這是一個很小的市場,所以即使是少量資金的流入,也可能導致價格大幅波動。”

“如果一切保持現狀,你的其他資產仍能平穩增長;但如果市場轉向避險模式,你會慶幸自己持有黃金。”他總結道,“在當前的宏觀環境下,黃金不僅是對沖工具,更是一種必要的保險。”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