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陷入“雙重風暴”:非農暴雷後通脹反撲?

美國就業市場的壞消息,可能會促使美聯儲政策制定者在下週降息。眼下他們最不願看到的,是通脹再傳壞消息——但或許已別無選擇。

即將公佈的兩份關鍵物價報告預計將顯示,隨著美國高關稅的影響滲透至經濟,通脹仍在上升。8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與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整體及核心通脹率,均預計出現高於平均水平的漲幅。

許多美聯儲官員對“在通脹再度上升時降息”持謹慎態度,但他們更擔憂招聘大幅放緩,以及本就疲軟的美國就業市場可能“崩盤”。

最新的壞消息來自一份報告:美國勞工統計局(BLS)高估了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期間的就業增長,高估幅度達創紀錄的91.1萬人。而今年夏季的招聘節奏進一步放緩。

在拜登政府末期及特朗普第二任期初期,就業增長速度大幅放緩,這爲美國經濟勾勒出一幅截然不同的圖景——相比幾個月前,當前經濟更脆弱,也更易陷入衰退。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正實施數十年來最高水平的關稅。這些關稅削弱了消費者信心,一定程度上凍結了企業招聘與投資,還小幅推升了通脹。

定於週三公佈的8月PPI預計將顯示,整體通脹率與核心通脹率均環比上漲0.3%。該指數旨在捕捉批發價格變化,即企業間原材料交易價格。

7月PPI曾環比暴漲0.9%,創三年來最大漲幅,從而敲響了警鐘。經濟學家將其視爲“關稅推高各類企業成本”的信號。不過,PPI數據波動較大,偶爾會出現短期異動,批發價格的這一輪上漲能否持續,仍有待觀察。

與此同時,更具參考價值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預計其整體及核心通脹率也將環比上漲0.3%,該報告將於週四發佈。

最需關注的類別是商品價格,包括服裝、電子產品、家電、汽車等,這些都是受關稅影響最直接的品類。若商品價格趨穩或漲幅溫和,說明關稅影響有限;但若是大幅上漲,則絕非好信號。

在特朗普上任前,服務成本曾是通脹的最大推手,如今這一領域也備受關注。在連續數月緩和後,服務業成本再度加速上漲,凸顯出抑制通脹的持久難度。

花旗集團經濟學家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未來幾個月的數據,將成爲檢驗‘關稅相關物價上漲’的關鍵試金石。”

與此同時,美國整體CPI年率可能從2.7%升至2.9%,觸及年內高點;被視爲“未來通脹更可靠預測指標”的核心CPI年率則重返3%以上。

在特朗普發起“二戰以來最大規模貿易戰”之前,通脹本已朝著美聯儲2%的目標放緩。

目前,美聯儲尚能接受這類通脹漲幅,但若是月度漲幅能略低一些,他們就能更激進地降息,以支撐就業市場。

Barnum Financial Group管理合夥人克里斯·坎皮西斯(Chris Kampitsis)表示:“眼下,美聯儲的注意力可能更多放在就業市場,而非通脹上。”

無論如何,美聯儲官員表示,他們仍預計通脹將在年底前持續小幅上升,待2026年經濟適應高關稅後,通脹纔會再次回落。

但若8月及後續月份的PPI和CPI通脹出現“顯著大幅上漲”,美聯儲官員恐怕會陷入焦慮。

所有央行官員的“噩夢”,都是“通脹上升+經濟疲軟”——極端情況下,這一組合被稱爲“滯脹”。

滯脹出現時,央行不得不加息控通脹,卻會導致經濟增長停滯;此後,經濟需經歷一段“高通脹+增長緩慢或負增長”的痛苦期,直至物價重新企穩。

除非通脹再度開始放緩(目前來看,這一結果仍需數月才能實現),否則滯脹陰影或將持續籠罩美聯儲與美國經濟。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