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傳聲筒”:數據“打架”讓美聯儲左右爲難

美國勞工部週四公佈的數據顯示,8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9%,重回年初以來最高水平,較7月的2.7%和4月的近期低點2.3%顯著回升,但符合市場預期。分析師此前已預計企業將逐步轉嫁進口商品和原材料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

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漲3.1%,與預期一致,顯示通脹粘性仍存。儘管今年物價漲幅未達春季特朗普宣佈大規模加徵關稅時的擔憂水平,但週四數據印證了私營部門和美聯儲經濟學家的長期疑慮:激進的貿易政策可能在推高物價的同時削弱經濟,引發“滯脹”風險。

與此同時,勞動力市場疲軟跡象持續累積,凸顯美聯儲下週考慮降息時面臨的微妙平衡。

另一項數據顯示,經季節性調整後,上週初請失業救濟金人數激增至26.3萬人,創2021年10月以來新高。儘管該數據存在短期波動(尤其是在節假日縮短的工作週期間),但其背後是今夏就業增長的急劇放緩,以及失業率緩慢但持續的攀升。若失業金申領人數持續上升,將預示更多企業開始裁員,打破過去兩年“慢招聘、慢裁員”的勞動力市場平衡。

美股三大指數週四全線收漲並刷新歷史高位,投資者押注美聯儲將在未來多次會議上連續降息。上週疲軟的8月非農報告已讓市場篤定9月降息,而週四的通脹數據雖未改變這一預期,卻未解答關鍵問題:若沒有更多就業市場惡化的證據,美聯儲的降息步伐會否改變?

關稅影響分化,物價壓力持續

關稅對物價的傳導呈現分化特徵:汽車、服裝等品類價格加速上漲,但輪胎、傢俱等漲幅較前幾個月有所收窄。

富國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薩拉·豪斯(Sarah House)指出,關稅成本並未一次性轉嫁至消費者,但整體趨勢仍指向商品價格上行。例如,8月雜貨價格環比上漲0.6%,咖啡、生牛排和蘋果同比漲幅分別達21%、17%和10%,直接衝擊民生成本。

“美聯儲傳聲筒”:數據“打架”讓美聯儲左右爲難圖片1CPI中各類別的價格漲幅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正通過延長成本分攤週期來避免價格“激增”。例如,沃爾瑪、塔吉特等零售商已實施部分關稅相關漲價,並計劃進一步調整定價策略。但特朗普政府仍堅稱關稅不會推高通脹,反而會讓美國更富裕。

美聯儲決策困境:通脹是否只是一次性因素?

美聯儲年內最大的難題在於判斷關稅驅動的通脹是暫時性還是持續性。若企業因成本上升而被迫加薪(類似2021-2022年情形),通脹可能演變爲長期威脅。但近期包括鮑威爾在內的多位官員暗示,勞動力市場走弱或使物價上漲成爲“一次性衝擊”。

市場目前押注美聯儲9月降息25基點,並在年底前再降兩次,累計幅度達75基點。不過,美聯儲更關注的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將於月底公佈)預計較CPI更爲溫和,這可能爲其政策轉向提供緩衝空間。

美銀高級經濟學家斯蒂芬·朱諾(Stephen Juneau)表示,從PCE角度看,8月CPI並非“壞消息”。

然而,持續的通脹與疲軟的就業市場正擠壓消費者。豪斯警告,儘管當前通脹水平低於前幾年,但疊加此前的“代際物價飆升”,民衆消化價格上漲的能力已顯著下降。這一矛盾或迫使美聯儲在降息刺激經濟與抑制通脹之間做出更艱難的權衡。

以上內容來自《華爾街日報》記者Rachel Louise Ensign和素有“美聯儲傳聲筒”之稱的Nick Timiraos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