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寬鬆終將回歸!美聯儲流動性未來幾年或實現兩位數增長

CrossBorder Capital董事總經理、《資本戰爭:全球流動性的崛起》 作者邁克爾·豪厄爾(Michael J. Howell)表示,全球股市的上漲似乎證實了全球流動性在去年收縮後再次擴大。

豪厄爾團隊的估計顯示,在英國前首相特拉斯的“迷你”預算崩潰之後,流動性週期於2022年10月觸底,並乎將在未來幾年內呈走高趨勢。因此,投資者應該預期全球流動性將持續帶來順風,而不是類似去年的嚴重逆風。這應該對股票有利,但對債券投資者來說就不那麼有利了。

去年秋天英國國債的拋售已經預演了主權債務市場未來面臨的挑戰,並預示著政策制定者和投資者即將做出一些艱難的決定。

銀行和主權債券市場的誠信在現代金融體系中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在美聯儲的帶領下,近幾個月來,各國央行向貨幣市場注入了大量現金,以幫助救助脆弱的銀行。但在未來幾年,它們可能還必須救助負債累累的政府。

簡而言之,市場需要更多的央行流動性來維持金融穩定,而政府則更需要央行流動性來維持財政穩定。在債務過度膨脹的世界裏,央行擁有龐大資產負債表是必要的。豪厄爾直言,“忘記QT(量化緊縮)吧,量化寬鬆(QE)政策即將捲土重來”。他預計,全球流動性(估計規模約爲1700億美元)短期內不會大幅萎縮。

美聯儲削減資產負債表規模的承諾遠不能令人信服。減少直接債券購買已被美聯儲其他創造流動性的計劃(例如向商業銀行提供短期貸款)所抵消。中國財政部普通賬戶、政府在美聯儲的支票賬戶也起到了一定的釋放流動性的作用。

除此之外,美國中國財政部正在討論回購部分現有國債以改善債券市場流動性,並旨在將國庫券出售給貨幣市場基金,這可能縮短私人投資者可購買的美國國債的平均期限,以提振需求。所有這些都將有助於提高全球流動性,未來預計還會有更多此類非常規政策的轉變。

過去過山車般的二十年表明,金融市場需要流動性來讓企業、家庭和政府積累的鉅額債務展期。據估計,在全球金融市場上轉手的每8美元中,就有7美元被用於爲現有債務再融資,而剩餘的1美元越來越多地被用於填補不斷膨脹的政府赤字。

6_2306281810304201.png

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和流動性

展望未來,隨著軍事需求和人口結構增加了強制性支出,發達經濟體面臨新的公共財政壓力,因稅基(計稅依據)受到大量高薪退休工人的影響,而國際稅收競爭可能排除大幅提高邊際稅率的可能性。

就從美國的財政支出來算一筆賬。未來十年,美國政府每年平均需要出售2萬億美元的國債。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最新預測,美聯儲將需要投入資金。

CBO估計,到2033年,美聯儲持有的美國國債將不得不從目前近5萬億美元的水平增至7.5萬億美元。這無論如何和QT都搭不上關係。但更糟糕的是,CBO的這些支出預測可能還太低,首當其衝的就是國防支出。更現實的數字表明,美聯儲所需持有的國債至少爲10萬億美元。按比例計算,這意味著當前8.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將增加一倍,並意味著美聯儲流動性將在未來幾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而舉目四望,美聯儲量化寬鬆的替代方案並不多。隨著稅基被榨乾,強制性支出實際上已經是板上釘釘。外國投資者持有約三分之一的美國債券,中國仍然是主要投資者,但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會降低他們的胃口。

那麼美國中國家庭和養老基金的胃口又如何呢?對於這一問題,可能需要更高的利率才能吸引他們購買債券,特別是當貨幣通脹的威脅迫在眉睫時。然而,較高的利率推高了財政赤字,這將需要更多的債務,從而使問題更加複雜。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