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張忠謀:拜登一句話讓我感到刺耳,但沒辦法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7月4日發表講話,提及去年12月臺積電美國工廠動工時,拜登說,“製造業工作崗位回來了”、“工會回來了”,這讓他“聽了有點刺耳”。

“但是我們請他來嘛,當然要聽他講。”

此前,在全球化的影響下,美國製造業大量外流,主要遷移到亞洲國家,比如之前受到工會保護的鋼鐵、汽車製造等。目前,關於全球化逆轉的討論不絕於耳,美國也在提倡將製造業重新迴流到中國。

張忠謀表示,以前,全球化的基礎是不同經濟體根據自身優勢進行分工合作。但是,現在,國家安全、科技領先以及經濟領先的重要性已經凌駕在全球化之上。

他認爲,全球化的最新定義已經發生改變——在不傷害本國國家安全和科技領先地位的情況下,再去允許本國企業前往國外牟利、外國產品和服務進入本國。比如,鞋子、襯衫、女士皮包等與國家安全無關的商品,可以繼續全球化,但是其他跟國防和技術經濟相關的產品,那就減少全球化。由此,他不僅發問:

“這還能算是全球化嗎?”

張忠謀提及全球化帶來的好處,那就是幫助大量人口脫貧,而且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但也有一些負面影響,比如,財富差距越來越大,這不僅體現在人與人之間,還體現在國與國之間。

1980年及之前,大公司CEO的收入大概是基層員工的40倍,而現在這個差距已經達到約400倍。全球化加快使企業規模擴大。張忠謀認爲,這並不是CEO的功勞,但他們所享受到的紅利和獎金卻大大增加了,基層員工的薪資雖然也有所調整,但是幅度遠遠比不上職業經理人們。

各國從全球化中得到的好處也存在巨大差距。比如,張忠謀指出,雖然中美都從中受益,但在美國看起來,中國受惠更多,因此美方希望“先把你這個打回去”。

這種情況下,修昔底德陷阱開始出現,這指的是既有強權跟崛起強權的戰爭。其中一個例子就是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戰爭,既有強權是雅典,崛起強權是斯巴達。斯巴達本來是個弱小的城邦,但後來逐漸強大,雅典非常擔心再不打它的話,對方就會趙越自己。

修昔底德陷阱是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創始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提出的,他在研究中發現,最近500年曆史中共有20個類似個案,當中有三分之二發生戰爭,只有三分之一沒有戰爭。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