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會議紀要“放鷹”:幾乎所有官員都預計年內繼續加息

台北時間週四凌晨,美聯儲公佈6月FOMC會議紀要。紀要顯示,官員們在6月會議上達成的暫停加息決定是脆弱的,儘管幾乎所有官員都認爲將利率維持不變是“合適或可接受的””,但幾乎所有官員預計2023年將有更多加息,以繼續對抗頑固的通脹。支持加息的人士指出勞動力市場非常緊張,經濟勢頭超出預期,沒有證據表明通脹會逐漸迴歸2%的目標。

“幾乎所有”美聯儲官員都同意6月暫停加息

美聯儲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一致同意在6月會議上維持利率不變,以爭取時間並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加息,但多數委員預計最終需要進一步收緊政策。雖然“一些參與者”希望在6月份加息,因爲抑制通脹的進展緩慢,但“幾乎所有參與者都認爲維持“現有的5%至5.25%的聯邦基金利率是合適或可以接受的”。

大多數與會者認爲,在這次會議上保持目標區間不變,將使他們有更多時間評估經濟進展,朝著將通脹從目前的兩倍多的水平恢復到2%的目標邁進。多數官員指出,美國經濟的彈性是一個總體上積極的特徵,迄今爲止避免了經濟衰退,但這種潛在的力量——比如持續強勁的勞動力市場,也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將通脹率降至美聯儲2%的目標。

鮑威爾面臨挑戰

在利率目前處於多數經濟學家認爲是限制性的區間之際,委員會內部對於政策舉措的步伐和力度分歧越來越大。鮑威爾似乎成功地讓所有官員在6月份支持暫停加息,但顯然,對他來說,保持這種一致將是一個挑戰。鮑威爾在會議結束後的幾次公開露面中一再強調,這一決定是一致通過的,他還說,大多數官員認爲至少再加息兩次是必要的。

鮑威爾的講話幫助縮小了美聯儲官員的估計和市場對緊縮政策的預期之間的差距。美聯儲官員預計今年將再加息兩次。投資者目前認爲7月加息的幾率爲85%,而在6月會議結束後,這一比例爲62%。

但美聯儲的一些人對需要多大程度的緊縮持保留態度。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上週表示,“我們有時間等待,讓我們的政策發揮作用”,“我不像其他人(包括鮑威爾主席)那樣覺得有必要繼續行動”。

官員們維持對2023年“溫和”衰退的預測

美聯儲官員對衰退的看法是,美國經濟衰退仍將在今年年底開始:預計實際GDP將在二、三季度減速,然後在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溫和下降。官員們看到了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失業率上升的風險在增加。官員表示近幾個季度GDP表現強勁,但在2023年剩餘時間內將會受到抑制。

美聯儲政策制定者仍在努力應對溫和改善的通脹數據

支持6月份加息的官員稱,勞動力市場喫緊,而且通脹向2%的目標放緩的跡象相對較少。一些政策制定者對核心通脹率在過去六個月沒有太大變化表示擔憂。紀要顯示,儘管美聯儲工作人員仍預計今年晚些時候將出現“溫和衰退”,但政策制定者仍在努力應對就業市場持續喫緊、通脹僅溫和改善的數據。官員們還試圖將顯示經濟持續走強的總體數據與可能顯示經濟疲軟的證據相協調。6月會議後發佈的預測顯示,18位美聯儲官員中僅有2位認爲不再需要加息。

6_2307060645354031.png

存放在美聯儲的現金的前景面臨不確定性

紀要顯示,美聯儲工作人員告訴政策制定者,他們的預期是,到今年年底,量化緊縮仍將使銀行留下充裕的準備金。但他們確實指出,儲備和逆回購機制裏的貨幣市場基金是否繼續將現金存放在美聯儲的前景不確定性很大。

隨著交易員消化美聯儲的會議紀要,週三美盤美國國債收益率攀升,而美股下跌。對政策敏感的兩年期美債收益率小幅升至4.94%,10年期美債收益率升至3.93%。收益率曲線倒掛通常被解讀爲經濟衰退即將來臨的信號。Evercore ISI創始人兼董事長Ed Hyman表示:“我是最看空經濟的人,因爲在美聯儲加息的同時,收益率曲線倒掛、貨幣收縮和QT也在同時上演”。

然而,美股的許多部分基本上沒有受到加息的威脅,納斯達克100指數收盤時幾乎沒有變化,受到Meta平臺公司和Alphabet公司等大型股上漲的提振。“要麼市場不相信美聯儲會加息更多,要麼市場與現實脫節。因爲如果美聯儲再加息50個基點,那麼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Greenwich Ivy Capital, LLC的首席投資官Chetan Jindal說。

掉期交易員尚未完全定價美聯儲將再加息兩次,不過押注美聯儲放鬆緊縮政策的時間已被進一步推遲。BMO Capital Markets策略師Ian Lyngen寫道:

“FOMC會議紀要加大了美聯儲在7月26日再次加息的可能性。會議紀要故意給投資者留下這樣的印象:6月份的暫停加息是一次僥倖,7月份的加息是基本情況。”

投資者將密切關注週五公佈的6月非農就業報告,以尋找就業市場降溫的跡象。Lyngen預計,即將公佈的數據將加劇有關美聯儲9月是加息還是暫停加息的爭論。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