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A股早餐匯:6月中國船舶訂單量佔全球80%

【行情回顧】

1、上週五三大指數集體收跌,截至收盤,滬指跌0.28%,深證成指跌0.73%,創業板指跌1.05%。

2、兩市成交額7998.09億元,北向資金合計淨賣出45.17億元。

3、盤面上,種業概念大漲;水產品、豬肉、核污染防治等概念以及運輸服務、電力、證券、供氣供熱等板塊走強;信息安全、CPO、算力、AIGC等概念以及日用化工、礦物製品等板塊走低。兩市逾3000只個股下跌。

【要聞盤點】

宏觀新聞

1、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蔡昉表示,戶籍制度改革可以立竿見影刺激消費。他做出情景假設稱,農民工消費被戶籍抑制23%,如1.8億農民工成爲戶籍市民,可增加消費支出約2萬億元。

2、據環球網,美國中國財政部長耶倫訪華行程結束之際,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耶倫表示,自己這幾日與中方高層官員的會晤是“直接的且富有成效”,有助於穩定兩國關係,同時她再次重申,美國不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鉤”

3、根據與世界氣象組織密切合作的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全球剛剛經歷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海面溫度空前地高,南極海冰範圍處於歷史新低

4、商務部:日前,世貿組織投資便利化談判召開大使級會議。《投資便利化協定》文本談判成功結束。

5、農業農村部、中國氣象局:7月9日聯合發佈早稻高溫熱害風險預警。

行業新聞

1、國家外匯局:截至2023年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爲31930億美元,較5月末上升165億美元,升幅爲0.52%。

2、中汽協組織16家汽車生產企業簽署了《汽車行業維護公平市場秩序承諾書》,後發佈聲明,因表意不當,刪除《承諾書》涉及價格表述並敦促車企嚴格遵守《反壟斷法》。

3、《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正式發佈,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提出對創投基金實施差異化監管,鼓勵引導投資成長性、創新性企業;爲創業投資基金設置專章,鼓勵“投早投小投科技”。

4、證監會7月8日官網消息,即日起,降低主動權益類基金費率水平,新註冊產品管理費率、託管費率分別不超過1.2%、0.2%。

5、證監會同意廣州期貨交易所碳酸鋰期貨及期權註冊。

6、在7日下午舉行的華爲開發者大會上,華爲常務董事、華爲雲CEO張平安宣佈,華爲雲盤古大模型3.0正式發佈。

7、台北時間2023年7月9日19時0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8、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表示,美國目前有鍺的戰略儲備,但沒有鎵的庫存儲備。

9、衛健委等14部門聯合發佈《開展嚴厲打擊非法應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專項活動工作方案》,將於下半年在中國開展嚴厲打擊非法應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專項活動。

10、克拉克森:上半年全球船舶訂單量爲678艘,中國船企接單量爲428艘,按多個基準計算均超過全球總量的一半,爲全球首位。其中,6月中國獲得71艘船舶訂單,佔全球80%。

公司新聞

1、金融管理部門對螞蟻集團及旗下機構處以罰款71.23億元,要求關停“相互寶”業務。

2、TCL中環:公佈最新單晶硅片價格,最大降幅近30%。

3、粵電力A:預計上半年淨利潤8億元-9.5億元,同比扭虧爲盈。

4、銘普光磁:上半年淨利潤預降76%-83%。

5、南方精工:公司不存在違反信息公平披露的情形。

6、紫金礦業:上半年淨利潤預降約19.2%。

7、崑崙萬:股東減持公司股份比例超過1%。

8、漢得信息:擬定增募資不超過3億元,用於基於AIGC的企業級智能平臺開發項目。

9、中國中免: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降1.87%。

10、天際股份:預計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降95.02%-96.02%。

【機會參考】

自動駕駛產業化進度在不斷超預期

7月3日,比亞迪推出高階智能駕駛輔助駕駛系統“天神之眼”;7月6日,馬斯克表示,預計今年年末便有望實現全面自動駕駛;隔日盤後,北京市宣佈正式開放智能網聯乘用車“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7月8日,百度智行等三家企業15輛車獲得浦東新區首批發放的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車內從有安全員狀態轉變爲無人化狀態,這標誌著浦東新區自動駕駛汽車真正迎來無人化階段;目前理想、小鵬、華爲等均集中公佈了城市NOA(導航輔助駕駛)新進展,以理想的城市NOA規劃爲例,今年底將達到45個無圖城市的落地。下半年中國城市NOA有望快速鋪開。在自動駕駛商業化不斷加速的過程中,多家機構認爲汽車零部件以及軟件端相關企業有望深度受益。

相關公司:德賽西威、經緯恆潤、伯特利、上聲電子等。

機構預計中國到2030年核電機組裝機容量有望翻倍

2023年上半年,中廣核各在運核電機組總髮電量同比增長14.21%,總上網電量同比增長14.09%。核能發電具有持續性,不會受到天氣、季節或其他環境影響,可作爲基荷能源。據國家能源局統計,2022年各發電形式的平均利用小時數,核電遙遙領先於其他發電形式。券商人士認爲,電力行業需要一個可以替代火電並應付中國電力需求長期增長的清潔基荷能源,而在清潔能源中僅有核電可作爲基荷能源,所以現在甚至未來一段時間內,核電會是條必經之路。另一機構預計,中國到2030年核電機組裝機容量有望翻倍。

相關公司:安泰科技、中國核電等。

【重要日曆】


6_2307100830239411.png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