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是“扶不起的阿斗”?專家稱干預註定失敗

下文來自《日本經濟觀察》專欄作者Richard Katz 


由於日元大幅貶值,日本財務省再次警告要干預貨幣市場以支撐日元幣值。此舉註定會失敗,正如去年斥巨資9.19萬億日元(幾乎佔GDP的2%)最後全都打了水漂。

只有在貨幣與經濟基本面脫節時干預纔有效,但今天的情況並非如此。日元如此疲軟——較兩年前貶值25%——因爲日本出口商已經失去了過去的競爭力。按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日本的實際(價格調整後)出口量可能會被韓國超越。

幾十年前,日本的消費電子產品、工業機械和汽車明顯具有優勢,出口商可以以高價高出,並且仍然在全球出口中享有很高的份額。然而如今,這些公司已經失去了大部分光彩。爲了銷售產品,他們必須降低價格,這需要日元貶值。

事實上,日本央行表示,“實際有效日元”正處於半個世紀以來的最低水平。該指標考慮了日本與其所有貿易伙伴之間價格趨勢的差異。因此,實際有效日元能夠表明日本產品在國外市場上的價格優劣勢。

過去兩年,影響日元升值的主要因素是美國和日本10年期政府債券利率之間的差距。當美國國債的價格遠高於日本政府債券時,投資者會出售後者並因此出售日元本身,以便在購買美國債券時購買美元。這種拋售壓力降低了日元的價值。

事實上,自2021年7月以來,利差每日漲跌與日元兌美元匯率每日變動之間的相關性高達97%,這令人震驚。去年秋天中國財政部進行了干預,但無法改變這種關聯繫,今天也一樣。目前,利差在3.5%左右波動,日元最近跌至1美元兌145日元,與這一利差相符。

如果利差是日元疲軟的唯一原因,那麼日本債券利率上升和美國利率下降可能會解決問題。但是,日元不太可能回到十幾二十年前的正常水平。相反,早在2000年代初期,利差就相當於1美元兌換100日元,現在則相當於1美元兌換120日元左右。

原因是,即使日元便宜,日本企業也難以擁有出口競爭力。截至2010年的30年裏,無論日元強弱,日本每年都會出現貿易順差,只有一次例外。然而,自2011年以來,儘管過去10年的實際有效日元比1980年至2010年期間便宜25%,但該國在過去12年中的9年都遭遇了貿易逆差。雖然在短期內,日本外國投資的收入可以抵消疲軟,但日元的長期走勢必須反映貿易疲軟。

日本在對富國出口中按價格調整後的份額早在1985年就達到了8%的峯值。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儘管日元不斷貶值,但這一份額穩步下降至僅5.8%。相比之下,美國和德國都保持了自己的份額。

2000年,日本電子公司的貿易順差高達GDP的1.3%;現在該行業經常出現貿易逆差。在汽車領域,中國很快就會取代日本,成爲全球最大的出口國,部分原因是日本公司在電池驅動的電動汽車領域落後。

汽車這一案例也說明了爲何日元疲軟未能如預期一樣提振日本出口。日本汽車製造商80%以上的海外銷售額是通過海外生產而非從日本出口實現的。同樣的模式也出現在電子、機械和其他產品中。日本企業越多將生產轉移到海外,日元貶值對出口的推動作用就越小。

最後一點:日元疲軟意味著日本家庭和生產者必須爲食品和能源支付更多費用,這使得消費者購買本國製造的產品的錢減少了。因此,2023年的實際(價格調整後)家庭支出低於2012年。日元疲軟不僅反映了經濟疲軟,還使得疲弱的經濟更加不穩定。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