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和加密貨幣黯然退場,人工智能會是下一個嗎?

摩根大通觀察到,就在一年前,風險資本以驚人的速度湧入加密貨幣領域,而如今,熱錢紛紛湧入了人工智能領域,導致加密貨幣的投資急劇下滑。

今年,利率上升和不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令風險投資活動承壓,人工智能成爲罕見的“香餑餑”。摩根大通的分析師Steven Alexopoulos在7月10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

美國的風險投資在第二季度同比下降48%,融資額也下降55%。Crunchbase本月早些時候報道稱,2023年,全球風險投資的近20%(價值約280億美元)來自人工智能。

去年OpenAI高調推出ChatGPT後,資金流入人工智能領域,成爲風險投資中爲數不多的亮點之一。而在經歷了一年多的比特幣熊市和日益增長的美國監管壓力之後,加密貨幣勢頭大減。第三季度美國對加密貨幣的風險投資同比下降83%,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公司同比下降94%。

這一轉變標誌著投資者正在迅速擺脫與Web3(一種基於去中心化區塊鏈網絡和“元宇宙”中虛擬體驗的互聯網願景)相關的遠大抱負。

6_2307201125177131.png

以Facebook和Instagram的母公司Meta 爲例。該公司於2021年末更名爲Meta,以反映其對元宇宙的關注,並開始投入數十億美元用於技術建設。然而,其股價從2021年10月底宣佈更名時起到2022年底下降了約三分之二,而科技股爲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相比只下降了三分之一。

現在,Meta與芯片製造商英偉達和OpenAI投資者微軟一樣,都投身於人工智能,打造元宇宙的雄心似乎正在悄然擱置。

Meta股價今年以來上漲了158%,但與Web3相關的願景較少,而更多與AI驅動的聊天機器人等有關。

當然,市場趨勢僅是暫時的。加密貨幣仍然充斥著“死多頭”因此在監管前景出現實質性改善的跡象時,觀望的資金可能會開始流入。

最近,代幣發行公司Ripple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之間的一起法庭案件爲該行業贏得了部分勝利。最重要的是,它爲證明數字資產是否爲證券提供了首次明確的線索。對於風險投資來說,這可能會消除一些風險。

然而,加密貨幣仍需要做更多努力。專注於Web3的風險基金Bloccelerate的聯合創始人兼普通合夥人凱特·勞倫斯(Kate Laurence)上個月表示,

監管壓力“並不意味著加密貨幣不值得投資”,但許多公司“已經調整了策略,並將業務轉移到海外”。

在法庭上獲得更多勝利可能會讓硅谷再次對加密貨幣充滿信心。然而,在此之前,人工智能泡沫仍會繼續佔據聚光燈。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