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基金經理:歐佩克+或將解體,油價可能跌至每桶35美元

能源投資集團Clean Energy Transition的執行合夥人Lekander表示,石油需求增長放緩和缺乏合作可能會導致歐佩克+的解體屆時油價可能跌至每桶35美元。

Per Lekander週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不斷增長的市場中,歐佩克+只需要稍微等待一下,市場就會收緊,全球需求情況就會改善。但在一個衰退的市場中,歐佩克+必須不斷削減產量。

他進一步指出,隨著石油需求增長放緩,歐佩克+內部的合作也會越來越少。他舉例稱,

“還記得歐佩克上一次的決策嗎?當時實際上是沙特單獨做出的決定。所以如果我的預測是正確的,歐佩克+就要崩潰了。”

歐佩克尚未立即就此發表評論。

自去年11月以來,歐佩克+一直在削減石油產量,以穩定國際油價。Lekander認爲,在1974年以來的大部分時間裏,油價一直被人爲地抬得過高。

他補充說:

"如果該聯盟無法運作,我認爲短期內油價會跌到35美元,中期可能會跌到45美元。”

歐佩克+集團一直迴避對其減產行爲的控訴,稱其政策針對的是全球供應庫存,而不是具體的固定價格。不過,該聯盟中一些嚴重依賴化石燃料收入的中東國家在其國家預算計劃中列出了石油價格假設和預測。

6_2307281130104021.png

歐佩克及其盟國

歐佩克成立於1960年,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這五個創始成員國組成。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該聯盟逐漸崛起並逐步擴大規模。2016年,歐佩克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10個非歐佩克成員國共同商定生產政策,非正式地創建了名爲歐佩克+的聯盟。

歐佩克祕書長海瑟姆-蓋斯(Haitham al-Ghais)在7月初表示,歐佩克本身正在積極尋求招募新成員加入該聯盟。

歐佩克+官員經常強調該組織在決策方面的團結一致,儘管在接受產量承諾時,聯盟國家通常也會爭相保護本國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五月,有媒體報道稱,歐佩克加上兩大主要產油國——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因在石油減產問題上產生意見分歧,導致兩國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沙特方面認爲,俄羅斯持續向市場供應大量低價石油,這破壞了沙特政府提振油價的努力。

此外,三年前發生的“負油價”事件至今仍讓市場參與者印象深刻。在2020年3月,由於沙特和俄羅斯在限產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沙特轉而大幅增產,與俄羅斯展開了“價格戰”,導致油價歷史上首次跌破零美元。

隨後,該聯盟於同年5月重聚,同意大幅減產,以應對新冠疫情爆發後運輸燃料消費下降引發的全球需求下降。此後,歐佩克+聯盟在決策過程中,包括在自願減產方面,一直小心翼翼地傳遞著團結的信號。

除聯盟承諾外,歐佩克+幾個成員國目前正在執行每天166萬桶的酌情減產計劃直至2024年底。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在7月和8月分別進一步實施了100萬桶/日的和50萬桶/日的減產措施。

美國不是歐佩克+的成員,但它一再呼籲該聯盟增加抽油量以幫助全球經濟,並批評利雅得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與莫斯科的合作。

與此同時,沙特阿拉伯經常無視美國的要求,據報道,它在本月早些時候表示,將"不惜一切代價"支持市場。

聯合部長級監督委員會(歐佩克+集團的技術委員會)將於下月初召開會議,評估各成員國的履約情況和市場基本面情況。該委員會不能改變現有的歐佩克+政策,但可以要求召開集聯盟部長的會議以做出調整。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