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歡迎您使用群益社群平台所提供的各項金融資訊服務,為維護您的權益,使用網站請閱讀以下聲明,使用者將視為同意本網站各項聲明:
群益社群平台及其資料提供者、合作結盟廠商與相關電信業者網路系統因硬體設備之故障、失靈或人為操作上之疏失導致傳輸無法使用、遲延、或造成任何資料內容(包括文字、數字、圖片、聲音、影像)遺失中斷、暫時、缺漏、更新延誤或儲存上之錯誤,群益社群平台均不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站上所提供之投資建議及參考資料內容,不得作為任何交易行為之依據,使用者依建議或資料內容進行任何投資行為所產生之風險及盈虧,均需完全自行負擔,群益社群平台不對使用者之投資決策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中之所有鏈結可能連結到其他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對被鏈結之該等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上所提供之產品、服務或資訊,群益社群平台概不擔保其真實性、即時性、正確性及完整性。
群益社群平台對於第三人透過本網站銷售的任何商品,或提供之各種商品促銷資訊及廣告,群益社群平台均不對其交易安全、商品及服務內容負任何擔保責任,其間之所有交易、擔保、賠償責任及售後服務皆係存在於使用者與商品或勞務提供者之間,使用者應事先詳讀各項規格與活動說明,交易期間如因商品或服務提供者發生任何變故或產生糾紛,群益社群平台不負任何責任。
使用者同意群益社群平台保留修改本聲明之權利,修改後之聲明將公佈於群益社群平台上,不另行個別通知使用者。
使用者之發言不能涉及招攬、投顧行為、抬價、點位等內容(涉及個別期貨交易契約未來交易價位之研判、建議或提供交易策略之建議),若有發現此行為本網站對其留言不負任何責任,並將會刪除相關資料如文字、圖片或檔案以及會員身分。
早在去年12月份,市場就在談論2023年將是"債券年"。而在隨後有那麼一兩個短暫時刻,令這種說法看似正確。
但現在,對股票的需求如雪崩般席捲而來,全球範圍內掀起了狂熱的漲勢,這表明漲勢可能遠未結束。相較於債券,投資者對股票的樂觀情緒而言創下了24年來的最高點。
波士頓宏利資產管理公司資產配置全球主管內森·圖夫特(Nathan Thooft)表示,“隨著情緒、技術面和經濟衰退風險被進一步推高,我們從減持股票轉向增持股票。”他減少了信貸敞口,轉而購買股票。
2023年本可以成爲固定收益的爆發之年。美聯儲結束激進加息並轉向更寬鬆的政策,本應推動債券反彈,使其成爲抵禦經濟增長下滑的保險政策。
相反,經濟似乎完成了一項罕見的壯舉:通脹放緩的同時,新的就業崗位不斷湧現。經濟增長不斷加速,就連美聯儲工作人員也不再預測經濟會衰退。雖然美聯儲仍在加息(上週可能完成了最後一次加息),但債券並沒有像安全閥一樣發揮作用。
這一出人意料的逆轉使一些著名的賣方策略師發出了道歉聲明,另一些策略師則上調了股票目標價,還有更多的策略師下調了經濟衰退的預測,或者乾脆放棄了衰退預測。
摩根大通上週對一半以上的客戶進行了調查。客戶們表示,儘管美聯儲連續進行快速加息,仍確信美國經濟仍能繼續擴張,實現所謂的"軟著陸"或"不著陸"。調查顯示,計劃“棄股從債”的投資者數量大幅增加。
這種情況已經出現。根據德意志銀行的數據,自由裁量型投資者(根據對經濟前景的判斷來分配資金的投資者)在過去三個月里加大了購買股票的力度,與2020年底疫苗公佈時的情況相當。ETF資金流入顯示,在過去三個月中,人們更青睞股票而不是固定收益,這與年初的情況大相徑庭。
馬霍尼資產管理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肯-馬霍尼(Ken Mahoney)說:
"雖然看跌的聲音從年初響徹至今,市場卻一直在上漲。他們忽略了股市走高的技術面信號。”
關於“債券之年”的預測並不是完全錯誤的:在整個收益率曲線上,債券都取得了正收益,投資者以很小的風險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只是股票今年的表現非常驚人,比如以科技股爲主的納斯達克100指數上漲了44%。相較於債券,股票的表現出乎意料地好,令華爾街的專業人士大跌眼鏡。
儘管軟著陸現在是市場的最愛,但這並非萬無一失。
黑石投資研究所副所長亞歷克斯·布拉齊爾(Alex Brazier)在媒體採訪時說:
“市場現在的定價是軟著陸,而要實現軟著陸,需要很多事情順利進行,而風險是單向的。”
美聯儲加息525個基點的滯後效應可能需要兩年或更長時間才能波及整個經濟。由於油價下跌而產生的通縮趨勢可能只是曇花一現。標普500指數中科技股的預期收益率爲28倍,這可能意味著它們隨時可能遭遇拋售,而且目前持倉偏看漲,任何回調都可能帶來更大的跌幅。
不過,布拉齊爾承認,到目前爲止,今年的情況與他和他的黑石同事預期的不太一樣。他說:"所發生的一切,尤其是美國股市的情況,讓很多人措手不及。”
市場研究公司SentimenTrader認爲,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下去。與過去不同,公司內部人員正在大量購買股票,而波動率受抑制和看漲期權等技術因素則使股市情緒高漲。SentimenTrader研究主管Jason Goepfert表示:
"股票與債券情緒相差如此之大的情況,只在2003年和2009年出現過。這兩次都發生在長期熊市之後,預示著投資者預期的顯著轉變。這兩次也都是新牛市出現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