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有大事要發生!恐引發全球糧食價格風暴

今年的厄爾尼諾氣候預計將加劇印度大米出口禁令和俄羅斯退出黑海谷物交易對全球糧食價格的影響,從而可能刺激新興市場的通脹。

據預測,從9月份開始,被稱爲厄爾尼諾現象的太平洋自然溫度波動將讓南亞和中美洲部分地區經歷數月的極端高溫天氣,並給安第斯山脈帶來暴雨。

厄爾尼諾現象通常會擾亂作物週期,因此在暴雨迫使印度禁刺激較貧窮國家的家庭通脹預期止出口非巴斯馬蒂白米和俄羅斯轟炸烏克蘭穀物碼頭之後,厄爾尼諾現象很可能進一步對全球糧食產量和價格造成壓力。

這三種衝擊加在一起,可能會刺激較貧窮國家的家庭通脹預期。這些國家的食品支出通常佔消費品和服務支出的30%左右,是發達經濟體的兩倍。

這種溢出效應可能會增加新興市場央行的壓力,迫使其在更長時間內維持較高利率,從而引發當地股票和主權債券市場的波動,因爲這些市場已將降息納入計價。

然而,大宗商品研究機構Mintec的穀物分析師Zanna Aleksahhina表示,“沾沾自喜”的投資者還沒有估算出極端天氣將如何影響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場。她說:

“我們瘋了似地關注未來兩到六週的天氣預報,因爲它們將至關重要。但市場目前還不想考慮任何風險溢價因素。”

印度和俄羅斯的舉措已經開始體現在全球糧食價格上。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價格指數在2022年3月至6月期間下跌了26%,但在7月份又上漲了1.3%,因爲植物油價格躍升了12.1%。國際小麥價格上漲了1.6%,這是自12月以來的首次月度環比上漲,而糧農組織所有大米價格指數上漲了2.8%,達到2011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全球基準可可期貨已從一年前的每噸2400美元上漲到每噸3500美元左右,達到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Gro-Intelligence公司地高級研究分析師喬納森·海因斯(Jonathan Haines)表示:“厄爾尼諾現象增加了未來一年作物的風險。”

摩根士丹利的美洲可持續性股票研究主管勞拉·桑切斯(Laura Sanchez)說:

“厄爾尼諾現象往往在11月至次年2月達到頂峯,但對糧食通脹、財政預算、貨幣政策、GDP和貿易,特別是新興市場的影響會持續更長時間。”

6_2308291725194961.png

資本經濟公司的市場經濟學家戴安娜·伊瓦內爾(Diana Iovanel)說:

“面對強勁的厄爾尼諾,新興市場的央行需要在更長的時間內保持較高的政策利率,以應對更持久的通脹。”

她補充說,在投資者輕視多次降息的時候,政府借貸成本將增加。

6月,印度央行行長達斯(Shaktikanta Das)表示,今年晚些時候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乾旱天氣令人擔憂。兩天後,泰國貨幣政策委員會指出,原糧價格可能會因此受到衝擊。

巴西央行稱,“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的不確定性突出”,是中國食品價格下降的主要阻力。

BofA的高級市場戰略分析師Ehiwario Efeyini表示,預計化肥、殺蟲劑和轉基因種子的需求將會增加。他補充說:“包括機械、化學品和加工在內的農業供應鏈上的股票也將受益。”

不過,摩根大通認爲,大規模厄爾尼諾現象,“對全球通脹的影響可能不僅限於糧食”。摩根大通對世界銀行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商品價格數據集進行分析後發現,厄爾尼諾現象(通常每十年發生兩次)與全球橡膠、木材和鋅的價格上漲相關。

在澳大利亞,厄爾尼諾現象往往會給西部皮爾巴拉地區帶來強降雨,該地區擁有豐富的鐵礦石儲量。澳大利亞約佔海運鐵礦石市場的60%,這意味著一旦天氣事件引發供應中斷,鐵礦石價格將上漲。

發達市場也不可能倖免於難。厄爾尼諾預計會在中美洲的一些地區帶來極端高溫,而這些地區已經面臨嚴重的乾旱,巴拿馬運河(其船閘和水庫系統依賴淡水供應)當局被迫削減每天的通航次數。

如果厄爾尼諾現象像過去一樣導致歐洲冬季更加寒冷,那麼在貿易航線兩側等候的油輪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必定會增加。

荷蘭合作銀行的高級能源策略師喬·德勞拉(Joe DeLaura)表示:“我們現在身處一個充滿風險和價格上漲的世界。”她補充說:

“我們正面臨著這樣一個世界:萊茵河在考布的水深、巴拿馬運河的過境數量和水庫庫存會像每週美國能源信息署公佈的石油報告一樣備受關注”。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