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歡迎您使用群益社群平台所提供的各項金融資訊服務,為維護您的權益,使用網站請閱讀以下聲明,使用者將視為同意本網站各項聲明:
群益社群平台及其資料提供者、合作結盟廠商與相關電信業者網路系統因硬體設備之故障、失靈或人為操作上之疏失導致傳輸無法使用、遲延、或造成任何資料內容(包括文字、數字、圖片、聲音、影像)遺失中斷、暫時、缺漏、更新延誤或儲存上之錯誤,群益社群平台均不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站上所提供之投資建議及參考資料內容,不得作為任何交易行為之依據,使用者依建議或資料內容進行任何投資行為所產生之風險及盈虧,均需完全自行負擔,群益社群平台不對使用者之投資決策負任何責任。
群益社群平台中之所有鏈結可能連結到其他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對被鏈結之該等個人、公司或組織之網站上所提供之產品、服務或資訊,群益社群平台概不擔保其真實性、即時性、正確性及完整性。
群益社群平台對於第三人透過本網站銷售的任何商品,或提供之各種商品促銷資訊及廣告,群益社群平台均不對其交易安全、商品及服務內容負任何擔保責任,其間之所有交易、擔保、賠償責任及售後服務皆係存在於使用者與商品或勞務提供者之間,使用者應事先詳讀各項規格與活動說明,交易期間如因商品或服務提供者發生任何變故或產生糾紛,群益社群平台不負任何責任。
使用者同意群益社群平台保留修改本聲明之權利,修改後之聲明將公佈於群益社群平台上,不另行個別通知使用者。
使用者之發言不能涉及招攬、投顧行為、抬價、點位等內容(涉及個別期貨交易契約未來交易價位之研判、建議或提供交易策略之建議),若有發現此行為本網站對其留言不負任何責任,並將會刪除相關資料如文字、圖片或檔案以及會員身分。
儘管歐盟的目標是到2027年擺脫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但數據顯示,該聯盟今年從俄羅斯進口的液化天然氣(LNG)數量將創歷史新高。
非政府組織“全球見證”(Global Witness)對行業數據的分析顯示,今年前7個月,比利時和西班牙分別是俄羅斯LNG的第二和第三大買家。
總體而言,今年1月至7月,歐盟進口的俄羅斯LNG較2021年(俄烏衝突爆發之前)同期增長了40%。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增長的基數較低,因爲歐盟在俄烏衝突之前更加依賴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而不是LNG。
儘管如此,“全球見證”指出,與俄羅斯LNG出口量每年6%的平均增幅相比,歐盟LNG進口的增幅明顯高得多。Kpler數據顯示,1月至7月歐盟的LNG進口總量爲1.335億立方米(相當於820億立方米天然氣),其中俄羅斯LNG佔2160萬立方米,即16%,使其成爲僅次於美國的歐盟第二大LNG供應國。按現貨市場價格計算,進口成本高達52.9億歐元。
“全球見證”資深成員喬納森·諾羅尼亞-甘特(Jonathan Noronha-Gant )表示,“令人震驚的是,歐盟國家如此努力地擺脫了對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的依賴,結果卻用海運的同類天然氣替代。不管天然氣是來自管道還是油輪,這都意味著歐洲公司正在向俄政府輸送數十億美元”。
在歐盟繼續收緊對俄製裁之際,對俄羅斯的LNG進口不僅導致數十億美元的收入流向俄羅斯,其依賴程度還將使歐盟面臨克里姆林宮突然決定削減供應的風險,就像去年管道天然氣供應被掐斷一樣。
諮詢公司安迅思(ICIS)的高級LNG分析師亞歷克斯·弗羅利(Alex Froley)表示,“歐洲的長期買家表示,除非政府明令禁止,否則他們將繼續按照合同接受LNG供應”。他補充說,歐盟的進口禁令將可能對航運造成一些干擾,“但最終歐洲可以找到其他供應商,俄羅斯也可以找到其他買家”。
比利時之所以從俄羅斯進口大量LNG,是因爲其澤布呂赫港是歐洲少數幾個將LNG從高北部地區使用的冰級油輪轉運到常規貨船的轉運點之一。另外,分析師指出,西班牙公用事業公司Naturgy和法國道達爾公司也持續簽訂了進口大量俄羅斯LNG的合同。
事實上,歐盟政策制定者一直敦促歐洲公司不要購買俄羅斯LNG。
西班牙能源部長特里薩•裏貝拉(Teresa Ribera)今年3月表示,俄羅斯的LNG出口應該受到制裁,並補充稱,歐盟大量進口俄羅斯LNG的情況“荒謬”。西班牙正擔任爲期6個月的歐盟輪值主席國。
歐盟能源專員卡德里·西姆森(Kadri Simson)表示,歐盟“可以而且應該儘快完全擺脫俄羅斯天然氣,同時仍然牢記供應安全”。
歐盟官員此前指出,將在2027年之前逐步淘汰俄羅斯化石燃料,但警告稱,徹底禁止俄羅斯LNG進口可能會引發能源危機,去年歐盟天然氣價格創下每兆瓦時300歐元以上的歷史新高。
一位官員表示,儘管歐洲天然氣庫存在冬季之前已被填滿90%以上,但如果供應進一步削減,市場仍然會“非常緊張”。
今年3月,各國能源部長在管理歐盟天然氣市場的新規則中引入了一項條款,允許各國政府禁止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公司預定裝運LNG所需的基礎設施產能,以找到阻止進口俄羅斯LNG的合法途徑。但該提案必須首先與歐洲議會協商後才能生效。
不過,歐亞集團能源、氣候和資源總監亨寧·格洛伊斯坦(Henning Gloystein)表示,今年冬天歐洲因天然氣短缺而不得不下令行業停工的可能性“接近於零”。
但他補充說,歐盟必須將需求進一步削減10%,“如果我們不從結構上減少10%到15%的天然氣消耗,我們就面臨著年復一年地重複這場(供應)競賽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