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瑞信後首份季度財報!瑞銀公佈近290億美元利潤

瑞銀集團週四公佈收購瑞信以來的首次財報,第二季度利潤爲288.8億美元。分析師預計截至6月底的三個月淨利潤爲128億美元。

瑞銀表示,本季度業績主要反映了收購瑞信所產生的289.3億美元負商譽。不包括負商譽、整合相關費用和收購成本的稅前基本利潤爲11億美元。負商譽是指併購資產的公允價值高於收購價格。瑞銀於今年3月用30億瑞士法郎(約合34億美元)的折扣價收購了瑞信。

瑞銀首席執行官塞爾吉奧·埃爾莫蒂(Sergio Ermotti)在一份聲明中說道:

“距離瑞銀完成對瑞信的收購已有兩個半月,我們正抓緊時間爲所有股東創造歷史上最大、最複雜的銀行併購案的價值。”

以下是財報的其他亮點:

1) 衡量銀行流動性的一級資本比率達到14.4%,而2022年第二季度爲14.2%。
2) 有形權益回報率(不包括負商譽、整合相關費用和收購成本)爲4.3%。
3) CET1槓桿率爲4.8%,去年同期爲4.4%。

瑞信的瑞士業務將被完全整合

瑞銀週四還宣佈,瑞信的中國銀行部門將完全併入瑞銀集團,預計將於2024年完成法律實體的合併。

3月份,經瑞士當局調解並達成緊急救助協議後,瑞銀收購了瑞信。本月早些時候,瑞銀宣佈終止90億瑞士法郎(約合102.4億美元)的損失保護協議和1000億瑞士法郎的公共流動性支持。

瑞信的旗艦銀行瑞士銀行是該集團的關鍵利潤來源,也是唯一一家在2022年仍能帶來正收益的部門,因此其去留是此次收購的焦點。一些分析師猜測瑞銀可能會將其分拆上市。

埃爾莫蒂表示,該行經過分析後認爲,整合是“對瑞銀、我們的股東和瑞士經濟來說最好的結果”。在瑞士,整合可能會引發更多爭議,因爲在整合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大量失業。說道:

“客戶將繼續獲得他們所期望的優質服務,並從增強的產品、專家能力和全球影響力中獲益。資本基礎更加強大,我們合併後的貸款風險因此能保持不變,同時風險紀律也得以維持。”

該銀行還宣佈,它的目標是到2026年至少節省100億美元的總成本,屆時它希望完成對瑞信集團所有業務的整合。

根據Eikon的數據,自今年年初以來,瑞銀股價週三收盤已上漲了近30%。

在週四提交的另一份文件中,瑞信子公司公佈第二季度的淨虧損爲93億瑞郎,淨資產外流392億瑞郎,在客戶和員工大量外流的情況下,管理資產下降了3%。這是瑞信作爲獨立實體的最後一份報告。報告顯示,儘管得到了救助,但導致該銀行在3月份瀕臨倒閉的客戶信心損失仍未得到扭轉。

不過,瑞銀指出,客戶流失的速度正在放緩,該行希望儘可能多地留住瑞信的客戶和顧客,以便使這一大規模的合併長期發揮作用。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