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銀:美國未來將出現更頻繁的衰退,但不是壞事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表示,1980年到2020年是獨特的40年,主要特徵是美國經濟不斷擴張,但接下來,這個模式很可能會被更規律的繁榮-蕭條週期頻繁衰退所取代

分析師在週一發佈的長期資產回報研究中寫道,考慮到不犧牲經濟增長的壓力,未來幾十年的通脹上升將限制美聯儲等央行操作空間。與此同時,由於債務與GDP之比目前處於數十年來的高位,而考慮到借貸成本結構性上升,政府是否可以繼續利用美國赤字來延長商業週期也是一個大問題。

自1980年1月以來,美國已六次陷入衰退,其中四次僅持續了兩到八個月。截至本月,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已經滿足了德意志銀行所說的四個所謂“觸發因素”:通脹上升、收益率倒掛曲線、短期利率上升,以及油價上漲。

德意志銀行的觀點包括一個亮點,那就是頻繁的衰退反而會轉化爲更強勁的長期增長。目前,投資者和交易員一直在爭論美國是否以及何時可能陷入這場有史以來“最令人期待的”經濟衰退。德銀全球經濟和主題研究主管Jim Reid、策略師Henry Allen和分析師Galina Pozdnyakova表示,

“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不可取的,但歷史告訴我們,從長遠來看,衰退並不一定不利於經濟增長。事實上,從我們七國集團國家的樣本來看,美國是經濟衰退最頻繁的國家,但其經濟增長卻比其他國家更強勁。”

在美國,經濟衰退往往伴隨標普500指數出現超過10%的拋售。根據德意志銀行的數據,衰退導致該指數回撤幅度的中值和均值分別爲-21%和-26%,其中1932年大蕭條造成了有記錄以來最大的拋售。儘管如此,根據德意志銀行的研究,由於其金融體系更加有利於商業發展,美國的長期股票表現始終優於七國集團其他國家。

他們還寫道,人工智能有可能使一些行業和工作崗位變得過時,並“讓我們遠離過去幾十年受管理的殭屍式世界”。

“無論是1980-2020年的黃金宏觀時代已經過去,還是人工智能將顯著顛覆現狀,最有可能的情況是長商業週期的時代已經結束。”

雖然這並不一定會對長期經濟表現產生負面影響,但“顯然將使宏觀波動維持,並滲透到習慣了疫情前長期低波動的體系中。”

貼心提醒:
1.本公司所提供之即時報價資訊,不代表勸誘投資人進行期貨交易,且不保證此資料之正確性及完整性。
2.實際可交易商品相關資訊請以主管機關公告為限。